欧盟拟禁止中国纺织品进口
2004/2/11 10:56:10     来源:     作者/编辑:

   根据世贸组织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美国和欧盟等发达成员将不能使用进口配额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其市场,各发达成员很可能要赶在最后期限之前,出台针对中国纺织品的新的限制措施,2004年因此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至为关键的一年。  
   2004年伊始,继2003年11月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美国的3种纺织品实行进口限制之后,中国输欧纺织品也将面临欧盟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一、合成纤维织物成为调查重点  
    2004年1月14日,“欧洲服装纺织品协会”--代表欧盟25个新老成员和土耳其等国纺织和服装行业利益的非政府组织--组织了一场专门针对中国出口欧盟纺织品服装的记者招待会。欧洲服装纺织品协会会长李伯尔特表示,该协会准备就中国出口至欧盟的合成纤维织物向欧盟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欧盟委员会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相关产品对欧盟出口。 
    2004年1月15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发言人冈萨雷斯也表示,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纺织品出口激增,2003年1~9月与2001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增长了300%,出口额增长了91%。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已取代了一些中小发展中成员如孟加拉国等国的纺织品服装对欧盟的出口,并对欧盟纺织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欧盟委员会将仔细研究欧盟国家纺织行业提供的任何信息,然后再决定采取何种措施。  
     2004年1月26日,欧洲服装纺织品协会秘书长拉肯表示,欧洲服装纺织品协会将于近日将诉状提交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的相关规定,一旦欧盟委员会接到诉状,就会正式展开程序繁琐的调查。 
    二、取消配额让欧盟深感不安  
    自1979年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相继签订了8个纺织品服装协定。通过这些协定,欧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的出口实行种类繁多的配额管理。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世贸组织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从2002年1月1日起需取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部分配额,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限额。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将不再受到任何配额的限制。这个大背景让欧盟纺织和服装行业深感不安。李伯尔特认为,在2005年1月1日以前,欧盟必须确定要采取的措施,并清楚地告诉纺织服装行业和中国。  
    令欧洲纺织服装行业更为不安的是,2002年,欧盟根据《纺织品服装协议》取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部分配额后,不受配额限制的纺织品服装对欧盟的出口在一年内激增。据欧盟统计,这些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对欧盟的出口量增长了188%,出口金额增长了46%,平均价格则下降了50%。欧盟纺织服装行业担心,一旦2004年底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配额全部取消,中国目前仍受配额限制的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将会迅速增长。  
    此外,李伯尔特称,2003年,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服装接近130亿欧元,尽管欧盟纺织品服装对华的出口也在增长,但总金额仅为4.5亿欧元,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超过欧洲对中国的出口近29倍。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商、第二大服装出口商,但对中国的出口仅为欧盟出口总额的1%多一点。中国在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榜上位居首位,但在欧盟出口榜上却无影无踪,这多少让欧盟纺织和服装行业有些不平衡。     三、很可能动用过渡期特定产品特别保障措施  
     据悉,欧盟纺织和服装行业正企图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文件中的两项“特保”规定,实施比美国更为严厉的限制措施。这两项“特保”规定一项是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被称为“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另一项是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特定产品,被称为“过渡期特定产品特别保障措施”。两项特保措施的含义大体相同,都是如果中国产品出口增长过快,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产生影响,进口国可单方面采取措施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不同之处则有两点:一是有效期不同,纺织品特保措施将在2008年失效,而过渡期特定产品特保措施到2013年才失效;二是最长限制期限不同,纺织品特保措施最长限制期限为12个月,而后者则为4年。 
     此间舆论认为,这两项特保措施是中国的贸易伙伴用来对付中国最有力的武器。截至目前,只有美国在2003年11月动用了纺织品特保措施。尽管欧洲服装纺织品协会秘书长拉肯表示,欧盟有多种手段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具体使用什么贸易保护手段,需要看具体的情况”。但欧洲纺织和服装行业最希望启动的是“过渡期特定产品特别保障措施”,因为这项特保措施不但限制时间长,而且更容易付诸实施。 
     截至目前,欧盟纺织和服装行业已同欧盟委员会进行了多次磋商,并搜集了相关的数据,以说服欧盟委员会采取他们希望的措施。欧盟委员会也在考虑给其他纺织品出口国更优惠的待遇<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