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地产狂飙前进
2007/8/31 9:39:50 来源: 作者/编辑:1
“现在大家都在忙着在各处抢地。”国内某物流园区老总私下表示。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工矿业仓储用地供应量为7.8万多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43%,2006年供应量上升到9.3万多公顷,比例提高到45%。目前这一比例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同时,在中国物流的火热地带——上海,最近有消息指出,其工业用地规模已超警戒线。目前上海市24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占到1000平方公里,城镇生活居住用地则为600~700平方公里。而按照国际标准,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的比例最高为1:1。
狂热前进 事实上,物流地产的快速发展也就在近两年。普洛斯客户经理杨晓理介绍,过去对于物流地产的印象,就是“一个铁盒子倒扣下来”。企业建仓库,就是因为有一块空地可用,对于仓库的布点、设计等等没有概念,更没有统一协调以及战略上性思考。
2000年,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的契机,政府开始大力扶持物流园区的建设,不过物流园区真正开始开发建设还是从2002年开始。2002年~2004年,国内很多企业进入了物流地产领域,开始提供高标准的物流房地产。比如当时的招商局、宝湾等。 近两年,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动作都非常明显。最早在国内打出“物流地产”口号的普洛斯,在外资中的扩张速度最快,目前已基本覆盖国内物流的主要城市,包括华东地区的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青岛,华南的广州、深圳,华北的天津、北京,以及重庆、成都和武汉。紧随其后,美国AMB、日本新熙地、澳大利亚的麦格理佳文(现在已更名为古德曼)、美国盖世理、新加坡丰树基金等外资企业都加速在中国开展项目,这些企业在国外本身便有物流地产的背景。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一些没做过物流地产的国外基金,比如大摩、花旗等也对国内的物流地产有所打算。
国内一股涉足物流地产的主要力量来自于本身有物流业务的企业,比如中储、中铁、中外运等,近两年圈地速度非常快,其中中外运仅在上海就有10万平方米的物流用地。“这类企业圈地目前主要为自用,但是他们圈地的规模已经超过了自用需求,以后应该会转做租赁。”世邦魏理仕工业及物流服务部副董事戴沁分析道。另一类企业如宝湾、宝供等,目的很明确,做的就是仓储租赁业务。
国内一些从事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开发商也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物流地产领域。中粮集团斥资19亿元,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政府签订共建成都西南物流中心的协议。广东珠江投资、美林基业、合生创展等也动作频频。目前,国内物流地产的项目主要都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仲量联行2006年对中国仓储和物流行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接受调查企业的仓储设施(85%)都集中在三个主要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最为集中的是以上海(32 %)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43%)。 而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各21%)目前的集中程度都低于长江三角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较为集中的是广州(11%)和深圳(9%)。在环渤海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13%)和天津(4%)。在这三个主要地区以外,成都所占比例也比较大(5%)。此外,只有厦门和沈阳超过了1%的比例。仲量联行预测,未来的物流业务仍将集中在这三大地区,但会有一定的物流业务从上海和长江三角洲(27%)分流出来,流向珠江三角洲(35%),尤其是广州(19%)和深圳(15%)。环渤海地区也在许多公司的未来计划范围内,但更多的增长将出现在天津(8%),而不是北京(13%)。在这三大地区之外,成都也是企业扩展规划的重点,11%的被调查企业准备在成都设立新的物流设施。 高标准仓储的旺盛需求 物流地产会这么火爆,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据预测,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产值将达12000亿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体物流需求约为2760亿元人民币。物流行业的扩张必然要求物流地产等配套设施同步向前。 对高标准仓储的需求则直接导致了近两年物流地产持续升温。戴沁认为,“物流地产之所以这么火热,其原因在于目前市场上对高标准物流仓储的需求升温。”
所谓“高标准的物流仓储”,指的是仓库有整体抬高的卸货区,进出货口分别在两面,只有一层,层高大约在10米左右,面积至少有1万多平方米。戴沁介绍,在这些要求中,整体抬高的卸货平台是最重要的要求,也是一个仓库最显实力的地方。卸货平台需要长时间承重,其承重要求至少每平方米3~5吨,因此,修建平台的堆土成本是仓库建设成本的主要部分。
对高标准仓储有需求的主要是外资跨国企业。根据美国阿伯丁公司的调查,2008年左右,年左右,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