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政策法规)
首页>资讯中心>国家(物流政策法规)
煤炭物流发展规划
2014/1/10 11:02:10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作者/编辑:

 发改能源[2013]2650号

     煤炭物流是集煤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交易、信息等为 一体的服务活动。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 成本、增强煤炭稳定供应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印发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 38号),为促进我国煤炭物流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 期为 2013-2020 年。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服务水平显著 提高,为煤炭物流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产量快速增长,调运量快速增加。 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36.5亿吨,铁路调运量22.6亿吨,沿海主 要港口发运量6.2亿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55%、75%和73%;省 际间调运量19亿吨,较2005年增长65%。煤炭生产开发加速西移, 铁路运输平均距离由2005年的579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655公里。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加大煤炭物流基础 设施投资力度,以铁路和铁海联运为主的西煤东调、北煤南运通道 不断完善,以集散、储配等功能为主的煤炭物流园区快速发展。2012 年,山西、陕西、蒙西地区铁路煤炭外运能力达10亿吨,比2005 年增加4亿吨;全国万吨级以上煤炭专业化码头泊位189个,比2005 年增加70个;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能力达到670万吨。

     3.服务主体快速成长。一批煤炭物流企业通过引入现代物流 理念,整合物流资源,再造业务流程,开展多模式、多层次的现代 煤炭物流服务,实现由单一煤炭购销向流通增值服务转变,服务水 平不断提高。

     4.先进技术装备逐步应用。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及抑尘装置、 重载专用车辆及不摘钩连续翻卸、封闭式集中仓储、数字化配煤等 先进物流技术装备得到应用。

     5.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交易模式, 一批煤炭电子交易平台陆续建成。焦炭、焦煤、动力煤等期货品种 相继上市交易。一些企业建立了煤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 信息共享、快速响应。

     6.国际物流快速发展。一批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投资 国外煤炭物流基础设施,拓展物流业务。多个陆路口岸相继开放, 沿海港口接卸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煤炭进出口总量达到3亿吨, 是2005年的3倍。

     (二)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铁路煤运通道能力不足,电煤请 车满足率较低,导致公路煤炭长途运输量持续增加。储配基地建设 滞后,主要港口吞吐能力不足,集疏运系统不匹配,应急保障能力 有待进一步提高。

     2.市场主体服务水平低。煤炭物流服务主体“小、散、弱”,大 多从事运输、仓储、装卸等单一业务,综合服务能力弱。部分服务 主体缺乏现代物流理念,供应链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物流 资源配置不合理,设施利用率低。

     3.煤炭物流成本较高。煤炭物流各环节税率不统一,不合理 收费多,税费重复征收,企业负担重。物流通道不完善,部分物流 环节衔接不畅,流通效率低。煤炭从产地到主要消费地,流通环节 费用较高。

     4.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煤炭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各物流要素 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和兼容。整体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运行效 率不高。能耗与排放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严重。

     5.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数量少, 专业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适应煤炭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需要。

     (  三)发展形势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 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煤炭物流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加快发展 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 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动服 务业大发展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要求加快建立社会 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的 实施,为煤炭物流发展营造更有利、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我国煤炭需求持续增加,生产开发布局加速西移,西煤东调、 北煤南运格局更加突出,要求发展现代煤炭物流,提高物流效率, 保障稳定供应。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 提高,为煤炭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代物流 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为煤炭物流发展提供新 的机遇。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 照科学布局、高效畅通、协调配套、节能环保的发展方针,以加快 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完 善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大型煤炭物流企业,健全煤炭物流服务 体系,提高煤炭物流服务能力,促进煤炭物流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性作用。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促进煤炭物流与相关产 业协调发展。坚持存量整合与增量优化相结合,防止盲目扩张和重 复建设。坚持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提升煤炭物流服务水平。 坚持提高效率与节能环保相结合,促进煤炭物流绿色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煤炭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社会化、专业 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物流网络配套衔接、技术装备 先进适用、物流服务绿色高效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加强铁路煤运 通道建设,年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结合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建设 布局,重点建设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30个年流通规模2000 万吨级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其中年综合物 流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的企业10个;建设若干个煤炭交易市场。

     三、空间布局

     根据煤炭生产开发和消费布局,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完善煤炭 运输通道,建设一批煤炭物流节点,形成“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 网络。

     (一)通道布局

     --晋陕蒙(西)宁甘煤炭外运通道。由北通路(大秦、朔黄、 蒙冀、丰沙大、集通、京原)、中通路(石太、邯长、山西中南部、 和邢)和南通路(侯月、陇海、宁西)三大横向通路和焦柳、京九、 京广、蒙西至华中、包西五大纵向通路组成,满足京津冀、华东、 华中和东北地区煤炭需求。

     --内蒙古东部煤炭外运通道。主要为锡乌横向通路,满足东 北地区煤炭需求。

     --云贵煤炭外运通道。主要包括沪昆横向通路、南昆纵向通 道,满足湘粤桂地区煤炭需求。

     --新疆煤炭外运通道。主要包括兰新、兰渝纵向通路,适应 新疆煤炭外运需求。

     --水运通道。由长江横向通道、沿海纵向通道、京杭运河纵 向通道组成,满足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煤炭需求。

     --进出口通道。由沿海港口和沿边陆路口岸组成,适应煤炭 进出口需要。

     (二)节点布局

     --大型煤炭储配基地。依托煤炭陆路和水路运输通道条件, 在主要消费地、沿海沿江主要港口和重要铁路枢纽,建设环渤海、 山东半岛、长三角、海西、珠三角、北部湾、中原、长株潭、泛武 汉、环鄱阳湖、成渝等大型煤炭储配基地。

     --煤炭物流园区。在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内,按照合理辐射半 径,建设锦州、营口、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天津、黄骅、青 岛、日照、龙口、宁波-舟山、罗源湾、莆田、广州、珠海、防城 港、义马、濮阳-鹤壁、南阳(内乡)、镇江、靖江、万州、广元、 荆州、岳阳、九江、芜湖、北海、武威、中卫等一批煤炭物流园区。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煤炭物流通道

     加快铁路、水运通道及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铁路直达和铁水 联运物流通道网络,增强煤炭运输能力,减少煤炭公路长距离调运。

     1.铁路通道。加快建设蒙西至华中地区、张家口至唐山、山 西中南部、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巴彦乌拉至新邱、锡林浩特至多 伦至丰宁等煤运通道,进一步提高晋陕蒙宁甘地区煤炭外运能力。 加强集通、朔黄、宁西、邯长、邯济、京广、京九、京沪、沪昆等 既有通道改造或点线能力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兰渝铁路建设,实施 兰新线电气化改造,提高疆煤外运能力。加快推进沿边铁路等基础 设施建设,为进口煤炭提供便捷通道。

     2.水运通道。结合铁路煤炭外运通道建设,推进北方主要下 水港口煤炭装船码头建设,相应建设沿海、沿江(河)公用接卸、 中转码头。加快长江中下游、京杭大运河和西江航运干线等航道建 设,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提高内河水运能力。加强沿海、沿江(河) 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实现铁路与港口无缝接驳。

     (二)健全煤炭储配体系

     1.大型煤炭储配基地。长株潭、环鄱阳湖、泛武汉、中原、 成渝基地,重点加强煤炭储配能力建设,保障稳定供应。环渤海、 山东半岛基地,重点加强配煤和下水能力建设。长三角、海西、珠 三角、北部湾基地,重点加强港口接卸和配送能力建设。

     2.应急储备。按照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的总体部署,在具备条 件的沿海、沿江、沿河港口和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遵循辐射 范围广、应急能力强、储备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原则,釆用政府 统筹、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应急储备建设,以应对重大自然灾 害、突发事件等情况。

     (三)培育大型煤炭物流企业

     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整合煤炭物流资源,发展大型现代煤 炭物流企业,推进煤炭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大型煤炭企 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剥离物流业务,发展专业化煤炭物流。鼓励

     煤炭储配基地序号物流园区功能

     环渤海1锦州煤炭接卸、中转、储配

     2营口煤炭接卸、中转、储配

     3秦皇岛晋陕蒙煤炭下水中转、应急储备、储配

     4京唐港晋陕蒙煤炭下水中转、储配,进口炼焦煤接卸

     5曹妃甸晋陕蒙煤炭下水中转、应急储备、储配

     6天津晋陕蒙煤炭下水中转、储配

     7黄骅晋陕蒙煤炭下水中转、应急储备、储配

     山东半岛8青岛晋陕蒙煤炭下水中转、储配

     9曰照晋陕蒙煤炭下水中转、应急储备、储配

     10龙口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鲁东北等地区

     长三角11宁波一舟山煤炭接卸、中转、应急储备、储配,辐射沪浙等地区

     12镇江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苏沪等地区

     13靖江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苏沪等地区

     14芜湖煤炭下水中转、应急储备、储配,辐射皖苏沪等地区

     海西15罗源湾煤炭接卸、中转、应急储备、储配,辐射闽赣等地区

     16莆田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闽赣等地区

     珠二角17广州煤炭接卸、中转、应急储备、储配,辐射粤湘赣等地区

     18珠海煤炭接卸、中转、应急储备、储配,辐射粤桂琼等地区

     北部湾19防城港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云贵桂黔等地区

     20北海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云贵桂黔等地区

     中原21义马煤炭中转、储配,辐射鄂豫皖等地区

     22濮阳一鹤壁煤炭中转、储配,辐射豫皖鲁苏等地区

     23南阳(内乡)煤炭中转、储配,辐射豫鄂皖等地区

     泛武汉24荆州煤炭下水中转、储配,辐射鄂湘等地区

     长株潭25岳阳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鄂湘等地区

     环鄱阳湖26九江煤炭接卸、中转、应急储备、储配,辐射赣皖等地区

     成渝27万州煤炭下水中转、储配,辐射湘鄂赣等地区

     28广元煤炭中转、储配,辐射川渝等地区

     29武威煤炭中转、储配,辐射川渝、河西走廊等地区

     30中卫煤炭中转、储配,辐射宁川渝等地区

     煤炭企业之间、煤炭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联合重组,形成高效的产、 运、销一体化供应链。鼓励煤炭物流企业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流通 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煤炭物流企业。

     (四)完善煤炭市场体系

      深化煤炭产运需衔接制度改革,建立以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为 主体,以区域性煤炭交易市场为补充,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政府宏 观调控有效、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煤炭市场体系。以煤炭交易、信 息服务、价格发现、金融服务为重点,在具有政治、经济、金融、 科技等资源优势的城市,建设中国煤炭交易中心;在煤炭主要生产 地或集散地,建设区域性的煤炭交易市场,反映不同煤种、不同区 域的煤炭交易动态,降低流通成本,优化煤炭资源配置。

     (五)推广应用先进物流技术

     推广先进煤炭物流技术装备,加快煤炭物流信息化建设,完善 煤炭物流标准体系,促进煤炭物流产业升级。

     1.先进煤炭物流技术装备。在主要煤运通道推广应用重载专 用车辆及相关配套技术装备。釆用节能环保技术,减少煤炭物流各 环节能耗和环境污染。

     2.煤炭物流信息化。整合公共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煤炭物流 信息共享,为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推进物流企业与煤 炭生产、消费企业信息对接、数据交换,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 流信息服务企业。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煤炭物 流领域的创新应用。

     3.煤炭物流标准。研究制订煤炭物流技术、设备、产品、交 易等相关标准,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釆用标准化物流计 量、物流装备设施、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煤炭物流标准化 水平。

     (六)推进煤炭物流国际合作

     积极引导国内煤炭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和技 术装备,提高煤炭物流服务水平。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积极参与境外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稳定与主要煤炭资源 国的长期合作关系,拓展煤炭进口渠道。发挥大型企业的物流网络 优势,拓展国际煤炭物流合作空间。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鼓励地方政府、国 有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煤运通道和集疏运系统建设,不断完善运价 形成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运输市场体系。充 分发挥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煤炭物流发展 的重大事项,统筹推进煤炭物流基础性工作。建立煤炭物流统计指 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好煤 炭物流企业信用评级,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自律。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促进煤炭物流业发展的有关 政策。优化现行税制,统一煤炭物流各环节税率。规范涉煤基金和 收费项目,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收费,降低流通成本。落实煤炭仓 储设施应享受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土地使用税政策,支持将国家煤炭物流规划项目用地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央和地方 通过注入资本金、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公 益性较强的重点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 融产品,加大对煤炭物流企业资金支持力度。

     (三)促进煤炭物流资源整合

     鼓励煤炭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支持优势煤炭物流企业创 新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整合分散的煤炭物流资源,在资产评估增 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 开放共享煤炭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等资源。

     (四)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进一步完善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 炭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发展煤炭期货交 易,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引导生产和消费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强化 合同监管和检验检测管理,引导供需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数 量、质量和价格进行交易。

     (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大对煤炭物流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煤炭绿 色储运、配煤等领域科技攻关。科学制订物流人才培养规划,加大 煤炭物流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及方向,开设煤炭 物流相关课程。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订单式招生 模式,定向培养高端煤炭物流人才,开展煤炭物流领域职业培训工 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