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发展多式联运的意义与举措|多式联运专题(一)
2018/12/6 16:23:49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专题目录:

  新时期发展多式联运的意义与举措——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
  多式联运枢纽建设,物流规划须先行——访法布劳格物流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芸
  东方海外物流,多式联运服务的先行者——访东方海外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李涛
  高铁+快递: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探索
  以服务为基础推动多式联运升级——访北京跨欧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娜
  公铁联运,华冷物流开启冷链干配联运一体化
 
  我国货物运输市场正面临着历史性变局,在李牧原看来, 发展多式联运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绿色环保的推动,扶持政策的出台,技术装备的创新,使多式联运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存在已久。早在二战前后期间,西方国家在经济生产组织中就出现多式联运的构思,主要是通过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合作分工和紧密协作提升运输效率。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集装箱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对多式联运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使得多式联运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形成紧密衔接一体化的运输模式,降低了运输交易成本和社会物流运作成本。
  
  
  由于多式联运具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国家也很早就开展多式联运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不同运输方式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加上我国当时经济生产活动的特点,多式联运并未广泛发展起来。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变化,多式联运日益受到重视,其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机遇期。我国的经济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个时期发展多式联运又有什么样的全新意义?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女士。

  


  李牧原向记者介绍到:以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的经验看,各国政府自上而下建立多式联运系统,促进多式联运发展,都是与四大发展导向密不可分。一是促进内陆经济更好的融入国际供应链,提供国际贸易便利的环境;二是建立新兴的物流通道,铺设新的经济走廊;三是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四是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
  
  内陆开放使多式联运迎来发展机遇
  
  可以说,促进内陆经济发展是我国目前加快推动多式联运的第一因素。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内陆经济发展的规划,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李牧原认为,这些规划都没有突出内陆开放的作用。而国家现在推进的内陆发展策略更是强调从开发到开放的升级,由此带来的就是必须构建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物流新通道,以全新的高效物流通道支撑起内陆开放。这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在宏观空间层面一次大的、战略级别的调整。如果没有以多式联运为基础全新高效物流通道,就无法把我国内陆经济和沿海经济联系到一起,无法激活内陆经济潜力,最终内陆的开发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推动多式联运意义重大。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发展多式联运另外一个诉求是解决运输效率问题。只有运输效率提升才能推进物流效率提升,进而推进供应链效率提升。物流效率能否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的欧美日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粗放,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仍然明显高于以上发达国家。
  
  在我国国内的物资运输上,现在是以公路运输的方式为主。尽管我国货运车辆不断升级发展,公路货运人也都保持着勤奋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但是我国公路货运费用高、货车排污严重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这就充分证明,试图依靠提升单一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效率来提升社会整体物流效率的道路已走到尽头,发展多式联运势成必然。
  
  
  李牧原介绍到,狭义上的多式联运指的是以集装箱为运载单元的运输方式。由于使用了集装箱装载运输货物,使得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时避免了换装、倒载的环节,而且可以实现机械化高效作业,极大提升了整体运输效率。
  
  目前,国际上的运输发展有一个趋势,除了大宗商品(如石油、矿石)等,越来越多的杂货开始使用集装箱运输,比例达到90%以上。李牧原认为,推进多式联运就是推进集装箱运输方式,标准化的装载单元,协同化的运输服务,通过集装箱这种方式解决运输中的问题。在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文件中,提出很多公转铁、公转水的规划,这预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也必然向大宗物资入箱、散改集的方向发展。
  
  绿色环保是此轮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直接诉求
  
  近日,国家最新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指导文件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10年)》。李牧原认为该《行动计划》的指导方向正是以调整运输结构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多式联运的系统能力。
  
  行动计划确定了京津冀、长三角和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这三大区域是我国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的转运节点。我国煤炭主要从主产地“三西”地区(山西、陕西、蒙西地区)向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输送,其间要经过上千公里的运输。在近二十年间,灵活和便捷的公路运输不断进入煤炭运输市场,满足了市场对于煤炭这类大宗物资运输的需求,但是也造成上述地区空气与环境污染,道路负荷不断加重,拥堵带来的港城矛盾不断加剧。
  
  据测算,2016年京津冀地区货运量达27亿吨,其中84.4%依靠公路运输,10.2%依靠铁路运输。货运车辆尾气排放带来的高污染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元凶之一。在公路运输车辆中,保有量仅有7.8%的重型柴油车,造成的氮氧化物的排放占了57.3%,颗粒物的排放占了77.8%。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从大宗物资的运输的重要区域入手。《行动计划》紧紧抓住大宗物资运输中转运节点这个牛鼻子,对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物资重点港口精准发力,促进“公转铁”“公转水”的全程运输模式改变。
  
  而从国际先进国家的经验来看,对于大规模物资长距离的运输,多式联运也一直是绿色高效的运输解决方案。由此可见,我国这次《行动计划》是由减少污染倒逼出来的。
  
  支持政策不断细化
  
  发展多式联运涉及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不是一个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能够推动的事业,因此,在多式联运发展过程中,一定需要政府推动。近些年,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多式联运事业发展。对于政策的发展过程,李牧原认为分为三个阶段:
  
  我国最早明确提出涉及发展多式联运的政策始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关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若干规定》,在其中提到了多式联运。而在随后《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国家明确把多式联运作为发展物流行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国家纲领性文件大大提升了多式联运的重要性。在2016年,国务院18个部门联合出台《推进多式联运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在推动多式联运事业中多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多式联运运营主体、信息系统、装备体系等;形成政策部门落地、细化工作目标的局面。而今年出台的《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目标,细化到执行层面,并且提出了具体考核指标,较之以往的政策文件,《行动计划》对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包括:鼓励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和共享;进一步明确提出将铁路修进港区,实现铁水的无缝衔接;为多式联运装备提升提出了发展的方向等。可是说这是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执行说明书。
  
  技术装备创新正当其时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李牧原还强调了技术装备创新的重要性。她谈到,多式联运的发展和进步本身就源于装备技术的驱动——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因此,此轮我国多式联运的升级发展也必须依靠、必然推动技术装备的创新。
  
  多式联运技术分三个部分: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装备技术。
  
  这里的基础设施指的是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转运的操作平台和运输枢纽。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相对短板,需要补课。过去,由于对不同运输方式长期条块分割管理,造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网络枢纽建设各成体系,技术上没有通融性,这给如今建造多式联运衔接的场站、综合枢纽造成一定障碍。不过,如今我国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推动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取得很大进展,再加上我国强大的基建能力,相信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会快速发展,潜力巨大。
  
  关于信息技术建设方面,李牧原认为目前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发展很快,但是也有一定问题,即企业内部的多式联运信息化比较容易实现,但是跨企业的信息系统协同有一定难度。
  
  多式联运的装备技术包括运载技术、转运设备、装载单元(物流笼、集装箱)等。李牧原介绍,目前在这方面的创新很多。“因为我们国家的货运结构与国际市场不同。国际上以海运集装箱为标准体系,形成一系列装载单元。但中国市场,内陆多式联运不是从外贸开始的,而是从内部大宗物资散改集开始的。这样,海运集装箱在国内多式联运过程中就有多种不适应。因此,现在国内推出很多适应中国内陆运输的集装箱,但是这些箱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规则。比如,中欧班列上有一些创新的集装箱,例如柴电一体的集装箱。很多中欧班列需要经过高寒地带,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箱子自体能够发热保温;如果是运输冷鲜产品的集装箱,还需要具备自主制冷的功能。有些集装箱还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解决其全球实时监管的问题。正是由于我国多式联运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推动我国目前在运载单元、装载技术上不断发展,出现很多新产品,使得这个细分领域处于技术快速发展期。
  
  据李牧原介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在大量的走访调研中发现,以大型规模化企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开始把技术和服务的重点转向多式联运装备领域的技术突破,以新装备为核心,定制化的提供多式联运系统解决方案,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和物联网在多式联运领域集成应用等专项科技攻关。这些新技术、新装备对于提升铁路的运能运力水平,提高多式联运转运效率,提升物流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冷链、化工、工程大件、商品车等特种货运运输的集装箱化率,缓解公路拥堵和污染排放,提升多式联运信息交互效率等提供了系列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多式联运的运载单元、专用载运工具、快速转运设备、信息交换接口、全程可视化的追踪技术、包装与加固技术、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成为多式联运产业实践的热点。例如,中车集团将自身的制造研发能力与中国多式联运亟待解决的问题(集装箱转运问题)相结合,创造性开发了多式联运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可见,“中国制造”正在成为“中国创造”,多式联运成为新一轮物流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我国货物运输市场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局。在此关键时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将会深刻影响物流和供应链方方面面,促进物流行业乃至国家整体经济升级发展。因此,发展多式联运意义重大,相应的技术创新与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快推进。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