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稳步推进小清河复航 加快构建多式联运格局
2018/2/12 10:47:26     来源:滨州日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2018年滨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将“稳步推进小清河复航,构建海河、港铁多式联运格局”,作为滨州市今年“聚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重要的工作安排。这是滨州市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重大战略举措。

  加快构建多式联运格局,滨州“变现”、放大区位优势

  “多式联运”,是指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方式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它与传统的海海、陆陆、空空等形式的联运最大的区别在于,多式联运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就可实现货物在海陆空等不同运输方式间转换,完成点对点运输。

  多式联运充分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大交通的特点,可以充分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在显著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因而越来越受到追捧。发展多式联运作为一种共识,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作为山东的北大门,作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惟一的出海口,作为京津冀城市群连通山东半岛都市群、长江三角洲都市群的必由之路,滨州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早在2007年,滨州市已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随着“一路一带”倡议把区域合作推进到一个全新层次,滨州的交通区位优势被进一步放大。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必须有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支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对于滨州来说,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担当起黄河三角洲开发主战场的内在要求,也是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扮演好济南省会城市群最便捷出海口角色的必然选择。区域城市间分工协作、抱团发展,必须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维系。
  近年来,滨州市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高速公路结成网络,高速铁路谋篇布局,滨州港投入运营,滨州市不断弥平交通投入的历史欠账,立体化大交通格局逐步成型。日渐完备的交通体系,为滨州市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提供了硬件支持。

  小清河复航工程,滨州市多式联运体系的关键拼图

  发展多式联运,滨州还具备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内河航运。小清河、黄河、徒骇河,三条大河并行穿越滨州市。其中,小清河自古就是渤海湾与济南府之间最便捷的水运通道。而徒骇河民国以前更是全国为数不多、全省惟一的海河联运内河航道,京杭运河上的千吨驳船可以通过徒骇河在套尔河入海,直达沿海各港口。因为航道淤塞、水量减少等原因,这两条曾经为两岸造福无数的黄金水道才逐渐没落。

  事实上,疏浚内河航道,发展河海联运,一直是滨州市港航人的梦想。随着滨州港建设不断推进,这个愿望更显迫切。而国家和山东省推动的小清河复航工程,则使这一梦想实现成为可能。
  2014年底,山东省第一部综合交通规划《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以京杭运河、小清河、徒骇河、黄河为骨架的“一纵三横”内河航运体系。
  2016年,小清河复航工程被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投资计划,确定小清河复航将采取“统一规划、分段立项、同步实施”的模式建设。2017年7月,小清河复航工程正式获得山东省发改委立项批复。
  作为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重点支持项目之一,作为山东省内构建内河航运体系的破题之作,小清河复航工程将由国家、省承担项目工程费用,地市负责筹集征地拆迁等其他费用。国家、省的强力投入,无疑为滨州发展内河航运送来了东风,成为滨州市构建河海联运体系的空前机遇。
  乘势而上紧抓机遇,积极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
  小清河复航工程途径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市,航道总长169.2公里,最大可实现7500吨通行能力。其中,滨州段航道长74.2公里,横贯滨州市经济最活跃的邹平、博兴两县。小清河流域内聚集着魏桥、西王、京博、香驰等大批优秀的企业集团,贡献着滨州市近一半的GDP和地方财政收入。运量大、运费低是水运的最大优势,获得这样一条黄金水道,无疑将强势助力滨州市以大进大出为共同特色的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如果说滨州港是推动北部崛起的发动机,小清河将成为驱动南部自我突破的助推器。海港、河港呼应,滨州将两翼齐飞。
  面对小清河复航的历史性机遇,滨州市乘势而上,积极作为。2016年10月,滨州市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小清河复航工程推进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启动项目前期各项工作。2017年4月底前,立项支持性文件上报省发改委;6月底前,取得省发改委立项批复;10月底前,完成初步设计报批稿;11月底前,完成初步设计批复;12月底前,征地拆迁、桥梁改造等工程全面启动。
  小清河复航工程滨州段航道长度、通航建筑物数量、改造桥梁等任务均为全线五市之最。根据《滨州内河港口总体规划》(2016-2040年),滨州市将依托小清河航道规划形成邹平港区魏桥作业区和孙镇作业区、博兴港区湖滨作业区,形成“一港二港区三作业区”的总体发展格局。规划生产性泊位52个,形成港口总通过能力2760万吨,陆域总面积445万平方米。
  2018年,小清河复航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滨州市将按照省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十三五”末实现复航的总目标,协助省里做好资金争取、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及征地迁占等工作,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