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航运业迎来一缕曙光?
2009/3/27 9:26:56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编辑:1
沪欲“双心”奔走:

  浙江航运业迎来一缕曙光?

  3月2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 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此间评论认为,“两个中心”意见,是中央首次以国家文件形式,正式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航运中心建设进行系统规划指导,作出全面动员部署。

  《意见》首次清晰勾勒了上海未来10年的蓝图,而作为接轨上海的浙江又提供了怎样的机遇?

  “一纸批文”圆了13年

  国际航运中心梦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纸批文”圆了上海13年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梦。

  从1996年1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专题会议,首次专题研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关问题。经过13年建设努力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具有规模。

  13年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52.6万标准箱。13年后,这个数字翻了18倍,达到了2800万标准箱,而上海港也已是超过新加坡等港口,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而在接下来11年的时间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呈现出“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的基本特质。

  宁波-舟山港群:构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

  “上海从吞吐量上来说,已经具备国际航运中心的规模,但是,上海需要建成不仅仅是吞吐量第一,有强大的硬件还需要有发达的航运服务,成为航运金融、航运仲裁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如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目标明确:“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加快推进以上海为中心、以苏浙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着力打造航运资源集聚中心。”

  从1996年1月,国务院定调“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到2008年7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上海洋山港时指出,上海“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线路图愈来愈明晰。

  以“一心两翼”为架构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渐趋成型,南翼是宁波-舟山港群,北翼以南通港为支撑,辐射范围延伸到张家港,直至日照港。

  浙企闻风而动:好好研究,积极应对

  “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完善航运服务布局。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积极稳妥发展航运金融服务和多种融资方式,促进和规范油轮产业发展……”

  这一消息一经公布,立马吸引了浙江嘉兴、宁波、舟山有关政府部门的目光。昨天,宁波港航局有关人士表示,“我们大家都已经看到了这一消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口,正好可以抓住此次机遇,攻坚克难。”

  舟山有关港务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示,自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舟山的船舶就减少了,针对航运业的配套服务需求也直线下降,“将上海打造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消息一公布,对舟山的航运业可以起到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

  “因为从地理位置上看,舟山毗邻上海,船运业依托上海,上海有的港口小,涉水浅,国外大货轮难以进入,今后可以通过舟山等地,先分流一部分船上的物质,将量减下来。”这名负责人表示企业将认真研究国务院的这一决定,考虑如何更好地进行对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舟山一海海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泓波也表示,公司主要从事海上散货运输,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散货货源偏紧,整个航运市场的需求减少。

  “正在这时,国家出台了这一利好,对我们航运企业是个极大的信心鼓励。可以说这一决定,为长三角的航运企业提供非常好的生存环境,估计在3-5年内就会对这些企业产生新的推动。”王泓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加以研究,并等待具体措施的公布。

  专家:和上海形成错位发展

  对航运业颇有研究的证券业有关人士项坚分析,这一消息对浙江航运影响是正面的,有利于上海与浙江的沿海城市形成相互协作和支持,形成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对浙江航运也是对上海航运中心起到补充和支持作用。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庆明教授也表示,将上海培育成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提高上海的竞争力,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