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的物流教育
2008/2/1 13:40:26     来源:     作者/编辑:1
近年来,随着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物流理论研究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物流教育与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物流学科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精品课程不断出现,教育质量有所提升,物流研究机构数量增加,特色突出,科研基础实力不断增强,物流认证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培训认证市场逐步规范,这一切为缓解我国物流人才瓶颈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物流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体系开始完善。随着物流实践和科研的发展,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物流专业的设立步伐加快,物流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增加的态势明显超过物流工程,这有助于缓解我国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的局面。
    同时,继物流高等教育之后,物流职业教育体系也开始逐渐完善。从课程设置上看,一是紧扣职业教育面向就业这一特点,深化核心课程的学习内容;二是注重实践课程,贴近生产、管理实际操作,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物流学科地位得到提升,物流学科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前几年,随着物流教育的兴起和物流实践的推动,许多大专院校的多个院系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开展物流教育与科研,这对于我国物流的教育与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的严重分散,不能形成综合优势,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相互交叉、重叠等。随着对物流学科这一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形成的新兴学科认识的深化,一些高校开始对物流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并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及物流学科的地位,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优秀教学成果不断出现,物流教育质量有所提升。近几年来,物流教学质量一直是众多院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大专院校在积极建设物流学科的同时,狠抓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物流教学不断规范,出现一批优秀教学成果,物流教育质量开始提升。一方面,在积极引进国外最新教材的基础上,一些学校开始致力于自行开发新课程,全面建设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本、硕、博层次衔接的课程体系,物流专业课程在广度上不断拓展,体系逐步完善、丰富,教学内容在深度上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这些专业课程均加大了教学力度,出现了系列物流学科优秀教学成果。
    培训认证市场逐步规范。针对前几年培训认证市场的不规范行为,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认证机构资质的规范、监督和管理,使得我国的物流培训认证市场从立法到机制、内容、标准、考试、师资等方面逐步规范,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物流认证管理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物流培训认证市场。
    同时,物流培训认证机构自身培训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管理办法约束下,资格等级与申报条件标准化,认证程序规范化,管理考核严格化,也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认证市场的规范化。
    中外物流教育合作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增长,中外联合办学在物流教育领域也在逐步增加,通过此种方式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以及两岸三地的教育资源,有效提高物流教学效果。中外联合办学是一种把国外的教育模式引入中国文化教育体系的新型的办学方式,这种办学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国内学生接受国外教育的需要。对中国的教育机构来说,联合办学是让中国的教育与世界接轨,并有效满足目前教育市场对留学需求的最佳办法。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