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流经营人” 中远推出升级版:COSCO 3.0
2004/3/31 10:43:57     来源:《环球供应链》     作者/编辑:
   1.0版的中远成为了国际航运巨头,2.0版的中远希望在巩固航运主业的基础上逐步瘦身并做大现代物流,为魏家福定义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这一中远3.0版打下基础 
    目前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的总资产是1300亿,中远物流总资产是46亿,两者的资产比例是28:1。
     这个数字说明,到目前为止,中远物流在整个中远集团中仍然十分“弱势”。但这种“弱势”状态今后可能就此转变。
     9月底,在港上市的中远太平洋收购中远物流49%股权,引来香港20多位记者顺着中远物流的仓库和各地分公司一路探究。中远太平洋在香港资本市场势头很好,记者们除了对中远物流感到好奇,也是为了看看这次收购是否意味着中远集团4年前提出的战略真的找到了一个落脚点。
     当时,中远掌门人魏家福委托研究机构为中远定了一个方向——“由全球承运人转向全球物流经营人”。“4年来,这一战略依然在逐步推进。”中远集团执行副总裁高伟杰很肯定地对记者说。
    二次重组 
    成立于1961年的中远是新中国最早的远洋运输专业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国际航运企业。目前拥有540余艘现代化远洋船舶,足迹已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个港口。中远旗下主要业务包括航运、码头等其它衍生业务。将中远物流注入中远太平洋是中远的又一次重组动作,这也被集团视为“由全球承运人转向全球物流经营人”战略的一个关键步骤。 
     中远物流总经理叶伟龙称,此次重组主要是将中远物流旗下的一部分资产剥离出来,交给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管理,剩余的优良资产则与中远太平洋组建合资公司。这使中远物流的总资产从60亿下降至46亿,总共剥离了3700多人。
     此前,中远曾进行过更大范围的重组。因为魏家福执掌中远后认为中远必须回到自己的核心主业上来,2001年中远将自己的重组方向定位为“做强班轮,壮大物流”。一系列重组运动的结果是,中远下属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5大外轮代理公司的远洋集装箱业务,全部划归总部设于上海的中远集运经营,杂散货则多数划归天津的中远散运经营,陆上揽货网点则剥离重组为2001年年底挂牌的中远物流公司。 
    这次重组是由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操刀完成的。科尔尼还曾参与了2001年中远整体在香港、伦敦和纽约三地上市计划。 
    据称,当时重组的范围包括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货运、空运、船舶代理系统、海外相关业务、相关信息管理业务等。重组后的班轮业务单元,以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为核心,将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总部及下属网点中的集装箱揽货机构、资产、人员、品牌以及海外班轮业务进入班轮业务单元。物流业务单元由原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的物流资源、中国外轮代理公司的物流资源、船代、货代业务和品牌以及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的股权及海外物流业务构成。 
    两次重组使中远的业务趋于合理,也有利于非核心业务的剥离。 
    进退之间 
    剥离一些非核心资产,是魏家福接掌中远以来的一大工作重点。魏家福曾公开讲过:“非相关的、长远看不是很好的要逐步退出,效益不好的,该关停并转的关停并转,有些效益不是很突出的,就吸收有雄厚资金实力、关注该行业的企业加入,转让股份,进行股份制改造,逐步减持国有股,甚至让外面的来控股。” 
    整个中远集团也患有大型国有企业大而全的通病。除了国际海运主业外,其它业务包括船务代理、货运代理、空运代理、码头仓储、内陆集疏运、贸易、工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旅游、劳务输出甚至院校教育等。 
   “由全球承运人转向全球物流经营人”也包涵了一些非核心业务退出的战略。实际上,中远一些非主业业务已经开始在陆续收缩,业务收缩同时也是一个将资产套现的过程。
    2002年9月,中远集团出售房产旗舰中远置业45%股权予印尼首富林绍良,套现逾40亿。2002年末,中远集团全部出售所持平安保险9.9%的股权,套现12亿人民币。而就在今年6月间,市场曾风传中国农业银行欲收购中远太平洋手中持有的香港廖创兴银行20%股权。目前,中远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中远投资,也打算逐步将旗下大贸易公司、沥青公司、房地产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 
    早前,国内有媒体报道,集团还有意出让手中旅游业务。中远旗下的中远旅游固定资产规模5.4亿元,拥有旅游饭店8家,旅行社位列中央一类社前十名之列。 
   “划归‘非核心业务’的地产肯定是要逐步退出的。”中远一位高层表示。前几年,中远在地产领域也赚进了不少真金白银,但目<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