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搭建合作的桥梁
2006/6/9 12:13:40     来源:     作者/编辑:1

春夏之交,“长三角港口工作座谈会及研讨会”在连云港举行,各方代表积极献策,共谋长三角港口发展大计。

      这里,有江海交会的黄金水线。上海、浙江、江苏构筑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成为亚太最具活力的港口群和世界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这里,是中国未来20年甚至更长期内的经济引擎。G>

  这里,正在崛起着世界第六大都市圈。34座甚至更多的港口,构建出一个连绵的港口群。港口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紧密,区域内的整合与协调分工正在进行。

  由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长三角港口工作座谈会及研讨会”于5月26日-28日在连云港市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委、港口、科研、高校、企业领导及专家等200多名代表,共同探讨“十一五”长三角港口面临的机遇、合作与发展等战略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交通部规划研究所水运规划所副所长沈益华说——

  长三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2005年,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以占全国2.2%的土地面积、10.5%的人口,完成了全国22.4%的GDP和38.2%的外贸进出口总额,2005年完成GDP40781亿元,外贸进出口额5438亿美元。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共有大陆海岸线约3800公里,岛屿岸线约5500公里,南京以下长江岸线约820公里。2005年长三角沿海港口共有千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1197个,通过能力10.2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210万TEU,完成货物吞吐量13.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670万TEU、外贸进口原油5336万吨,外贸进口铁矿石9527万吨。“十五”期间长江三角洲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为19.3%,2005年达13.87亿吨,外贸吞吐量增速为19.9%,2005年达4.58亿吨,港口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长三角地区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GDP和外贸进出口年均递增12.6%和32.4%。

  当前,长三角地区远洋航线快速增长,2005年年底上海、宁波两港远洋航班已达728班/月,远洋直达率已高达85%以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境外中转的局面,形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雏形。长江中上游地区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外向型经济欠发达,长三角港口在推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长江下游港口吞吐量中40%是为中上游地区服务的,中上游地区所需的外贸进口铁矿石、原油绝大部分由长三角沿海港口中转。2005年长三角沿海港口为中上游地区中转的铁矿石近4000万吨,占长三角港口外贸进口铁矿石量的42%。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生成量中近40%由上海港、宁波港运输。由此可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作用显著。

  机遇和挑战是每个港口都会面临的,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分析说——

  向港口功能建设与拓展转型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来自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港口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首先,竞争的方式已经从优化扩大港口硬件设施和通过能力为主,转向以提升港口软环境和服务功能为主。竞争已经转到了全方位、高层次、涵盖众多相关部门的综合竞争。其次,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也将出现新的格局。特别是国务院最近决定建设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东疆保税港区,这就需要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我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体系中,特别是未来中转网络架构中的定位作冷静的思考。三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欧美对中国出口商品将实行更为苛刻的贸易壁垒政策,以及世界反恐形势要求对货箱采取十分严格的检查措施等,都将对港口货源产生影响,对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目标带来一定的制约。

  从建设发展目标带来一定的制约。

  从 从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