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快递“自提柜”的生态现状
2015/6/15 4:13:19     来源:亿欧网     作者/编辑:

 去年“嘿客”,今年“丰巢”,做人低调,做事高调顺风老板王卫再次成为行业焦点:“2015年6月6日,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发布公告,共同投资5亿元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运营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以提供智能化、平台化的快递收寄交互业务”。

 

“嘿客”之后一度沉寂的电商、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末端物流、社区O2O战场硝烟再起。

 

自提柜作为国外发达国家邮件自助存取的“标配”,在国内的发展似乎并不那么顺利,究其原因:首先是国情不同,其次是行业生态环境不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区生活类O2O的发展,市场对其功能似乎又有了新的定义与期盼。

 

曾经关注并整理了一些关于“自提柜”信息与思考,只因这个“柜子”太过“纠结”,本计划永久收藏,现借顺风之巢“丰巢”(怎么念都是顺风系的),拿出来,供大家分享。

 

一、“一个柜子”

 

自2012年以来,自提柜已经陆续出现在一些大学、地铁、小区和便利店,但总体发展缓慢,今天我们试图来回顾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自提柜又称自助提货柜、智能提货柜、智能快递存储柜、智能快递箱等等。相信有些人在网购时已经有过使用。由于它集成了物联网、智能识别、动态密码、无线通讯等技术,能够实现快递邮件的智能化集中存取、指定地点存取、24小时存取、远程监控和信息发布等功能,目的在于改善快递的投送效率及用户邮件的存取体验。

 

同时,由于自提柜在网购的终端环节实现了与消费者线上与线下的对接,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本地生活O2O快速发展的今天,自提柜在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的同时时,更被赋予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国外经验

 

在国外,自助快递站建设已有10多年历史,从其成熟市场经验来看,自提柜进社区肯定是以后的趋势。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开始应用,但由谁来建则各有不同。

 

在日本,每栋楼宇都有一个标准的配置用来收发快递,主要是政府投资安装,操作十分简单,现的是公益属性;

 

德国敦豪快递服务公司(DHL)相当于德国邮政系统的国企,旗下莆田国际快递自动化包裹邮寄站(Packstation)已覆盖德国90%总人口,并成为一些新建小区的基本配套。系统不单独收费,因铺设量足够大,其运营收入足以收回投入和维护成本,目前已向境外拓展。

 

最近五六年,欧洲各国俄罗斯、法国、爱沙尼亚也开展自助包裹密码箱系统建设;

 

在美国,自助提货柜相当普遍,亚马逊的“Amazonlocker”通常安置于杂货店、24小时便利店和药店,消费者可三日内取货;

 

2012年底谷歌收购的创业公司Bufferbox储物柜更是对国内自提柜的投资与开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收益模式与市场前景

 

快递市场:有人对自提柜相关收益做过测算: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1亿件,同比增长61%;业务收入累计超过1400亿元。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价格不低于3元/单,2013年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273亿元;

 

广告市场:屏幕广告价值具有巨大成长空间。屏幕数量和公司营收及市值成正相关,单个屏幕价值可高达数万元;

 

社区金融:以线下便利支付为例,2013年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

 

电子商务: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其中网络购物增长48.7%,达2.8万亿。

 

社区生活O2O: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各类社区生活O2O快速兴起。201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增长42.8%,快餐、外卖、送货上门服务等层出不穷,各类创新企业风起云涌,行业巨头更是加快战略谋划与布局,这是一个前景不可估量的市场。

 

四、国内生态现状及分析

 

自提柜的开发、投放与使用关系到网购用户、设备开发商,物流公司、电商、第三方运营商,社区(街道、小区、工厂、学校等)、物业公司、开发公司、银行、广告公司等场地、业务相关方,其规划发展与国家政策、行业规范、与所在城市都有深刻的关联。以上各方共同构成了这个“柜子”的颇为复杂的生态利益链。

 

生态环节一:部分网购用户(终端消费者)

 

首先自提柜满足的只是部分网购用户的需求,如在校大学生,经常出门在外的人,还有就是不想受快递打扰的人,概括为不易送达和不易取件的人群。对于这部分人,自提柜自然是个高大上的配置,其收货体验会好过学校大门外五花八门的收取件模式、小区物业代收模式以及其它临时代收点模式。

 

但总结前期经验,对于安装在一些学校的自提柜而言,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大校区自提柜布点少取件半径过长;柜门尺寸局限导致大件、异形件不能入柜;柜箱数量不足导致快递峰期快件无法入柜;柜体空间利用不足导致占地过大;再有就是系统易出故障不能取件及柜体损坏率高等;其它还存在诸如验视问题、支付问题、寄件问题、客服问题等;

 

以上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必然导致自提柜在市场尤其是学校市场的进退,目前人工管理的大学快递超市就已逐渐胜出。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另外这里说的只是“部分网购用户“,相信对于大部分买家来说,肯定还是习惯送货上门。

 

分析原因:

 

1、网购红利。目前我们还处在网购红利时代,如“1件包邮,满10元包邮,5分有奖”等,当然今后可能的路径是:“有奖自提或被逼自提也未可知“。

 

2、社会环境不同。在中国,一般家庭对住家的私密性要求不是太高,送件到家,方便至上;再就是多数公司对员工在办公场所接受私人邮件比较宽容,甚至理所当然;所以就市场本身而言,目前网购自提占比尚低(有说不到20%,实际可能更低),市场规模和用户习惯还有待培养。

 

生态环节二:快递公司、电商

 

对于快递公司,随着网购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人力成本的持续攀升,以人力为主体的快递公司几乎都面临着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有人估算,如果物流公司将现在的点对点投送改为分区集中投送,快递员投递效率至少可以从平均60件/天提升到200件/天(相当于一顶仨)。也有人估算,快递自提模式至少能为快递公司增效45%。所以,就目前的校园投送问题、货到付款造成的派送延时问题、收件人不在家的无效投送及二次投送问题等,自提模式无疑是最好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自提柜因其境外市场的成熟运作自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对于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虽然属于物流的末端,同样也是电商网售的末端,所以无论物流还是电商,在持续改善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增加用户黏度、提升品牌形象方面都持有一致的目标;

 

自提点战略以及布局社区O2O

 

无论是逐鹿“最后一公里”还是布局社区O2O,在电商、物流在新一轮自提点建设上,主要采用以人工操作为主的合作或自建模式,而其中对自提柜的推广略显乏力。

 

2012年,京东商城自提柜已经悄然现身,据称,目前京东已在全国37个城市铺设了上千台自提柜,日均单量破万;苏宁易购在其全国线下门店设置自提功能;其它物流企业如顺丰、圆通、韵达、中通等均开始尝试使用自提货柜;2013年申通快递高调宣布将投资3000万元,重点在学校、社区建立约3万个自提柜。

 

2013年,亚马逊中国宣布和上海全家便利店合作,推广自提服务;淘宝宣布在大学开设“阿里小邮局”,天猫开设“天猫服务站“布局自提点。目前已在京、广、沪、杭等6个城市设立1300多个自提网点,在华东与喜士多、好德、可的合作,在合肥与物业公司开展社区合作,近期目标1万家;2014年顺丰更是一步到位战略性地在全国开设518家“嘿客”店(据说至2014年底已达2000家,关于嘿客曾写过“三问嘿客“一文,观点可鉴)。

 

在自提点的计划和实际落实中自提柜未能被物流、电商广范采用的原因有多方面:

 

1、投入大。自提柜每台设备及安装成本约3-6万元的,按阿里计划布局1万家自提点来算,直接投资就是3-6个亿,还有后期电、网使用,运维成本等。场地、布局等问题还不在其内;

 

2、投入能力有限。目前快递行业利润水平整体偏低,投入能力受限;另外,快递行业大多采用加盟分利方式,即使最末端的快递员也是实行提成制(平均每件邮费5~10元,提成5%~10%),导致其主导战略是对外低成本扩张,开疆拓土,对内不断优化流程,节能增效。对任何跨越式的技术升级、设备投放自然动力不足。例如当某地自提柜第三方投放人欲向快递员收取0.5~1.0元的使用费时即遭到强烈抵触。当然还有客户数据共享、物流末端环节流失产生的潜在威胁等;

 

3、有成熟合作店模式替代。目前成熟且低成本的合作店自提模式可以实现物流、电商快速布点、规模布点的目标;

 

4、深层原因:

 

(1)务实战略。物流“最后一公里”战略毕竟还是目前迫在眉睫的要务,而自提柜只是其中一个备选甚至次选方案;战略布局社区O2O,除阿里、京东、顺丰、亚马逊,其它传统电商、物流公司目前恐怕都力所难及,至于自提柜能否成为社区生活主场景、主入口还存观望,冒进不如试点和跟进;

 

(2)资源潜力。中国人口红利并未完全消失,社会效率方面国内可再开发资源较多,”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尚有多种途径可以深挖;

 

(3)市场培育与模式沉淀。中国网购自提的消费习惯和市场尚需培养,自提模式尚需沉淀;

 

(4)其它如自提设备商业模式不清晰、高投入低回报、甚至无回报等都是阻碍部分第三方投入的原因;

 

(5)就是目前已经出现的设备适用性问题,必然导致市场观望。

 

生态环节四:第三方运营商(含设备开发商)

 

传统超市存储柜的研发和生产属于传统行业,已有广泛的行业基础。今天面对新的市场,大多数掌握核心开发技术的公司成为自提柜开发的主体,甚至大多直接定位于第三方运营商。

 

就自提柜本身而言,理论推算即蕴含着数百亿的市场销售份额,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长期运营收益的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区类O2O在国内快速兴起,许多创业公司试图借助自提柜占据社区生活入口,其中:

 

南京“云柜“自我研发智能云柜系统,已在全市建100多家云柜服务点,计划2014年实际运营300个网点,服务辐射200万市民;2014年9月,南京首家生鲜百货网上超市——蜜蜂先生,依托“云柜”布局社区电商;

 

2013年成立的深圳“猫屋男孩“凭借“最后一公里”包裹自提和O2O社区生活平台,拿到了当地政府便民服务工程的支持,通过加盟方式将上千家社区便利店发展成代理店,2013年8月与天猫服务站签署包裹自提协议扩展投递范围;

 

成都“我来啦“借上市公司三泰电子背景,致力“速递易”品牌布点社区快递箱,起步开展快件代收业务,目前已覆盖华东、华南、华北、西南地区等省会、直辖市,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成立16个分子公司。

 

其它如上海“宝盒”、福州“友宝“、”北京”递兴泊“和“校园100”都在借自提柜推广布局快递代收及社区O2O。

 

但总体而言,目前全国进入自提柜项目开发的企业众多,且大多属于科技创业型公司,资金实力普遍不足,且技术水平各异,开发标准各不相同,目前大多都是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市场尝试与拓展;近期市场热点的社区生活类O2O,如社区电商、社区生鲜电商等其商业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市场培育和推广任重而道远;所以作为自提柜开发商,无论是售货还是运营,还是社区生活类O2O拉动,其整体商业模式还有待明晰。

 

生态环节五:场地提供方如小区物业、便利店等

 

目前许多小区物业已成为默认的邮件代收人,作为服务无可厚非,但无形中却增加了物业的工作量及连带的责任与纠纷,有了自提柜自然皆大欢喜,甚至还能带来一定的场租收益;

 

便利店在社区布点上具有先天优势,传统的“快递+便利店”合作代收模式因店方仍需付出人力,所以合作收益甚微,自提柜则可以将这一模式优化,不利处是便利店需提供专门场地空间;当然,反之也有可能因为自提柜进驻小区而使便利店失去原先的合作机会。

 

在自提柜进小区以及在城区的网店规划上,是当下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小区快件收寄的落地政策、规范也必然对自提柜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便利店和自提柜在未来社区O2O入口的地位上有待考量(另篇“关于自提柜的入口地位分析”)。

 

生态环节六:国家、城市政府层面

 

自提柜系统用技术替代人工、降低成本,大大提高配送效率符合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内涵要求。同时它最终可以定义为“城市社区智能生活终端“(并成为家居智能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较强的城市服务功能,国家理所当然应该自提柜的开发和应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举措:2013年08月,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智能快递投递箱标准研讨会上认为:当前智能快递投递箱的发展还处在探索尝试阶段,政府管理部门应当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让市场来自动选择。2013年10月9日,全国邮政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3年度第三次工作会议“审查通过了《智能快件箱》、《快递代收货款服务规范》两项行业标准。

 

结合国外成熟经验及国内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现状,个人认为自提柜的开发应该上升到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开展相关试点,如:

 

1、从行业痛点入手落地解决规划、布点与场地问题,如:

 

针对大学校园的规划、布点与场地落实;

 

针对城市已建成区的规划、布点与场地落实;

 

针对城市在建、未建城区的规划、布点与场地落实;

 

针对城乡偏远地区的规划、布点与场地落实等;

 

2、充分考虑市场竞争与创新,规避资源浪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与市场公平投资模式,如:安全与技术要求;接口的标准与联网的要求;经济投放规模与公平投放模式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字中国邮政系统正成为这一轮自提柜投放的主力,投放区域也扩大到山东、四川、宁夏等地;2014年,智能快递柜布放作为上海邮政的“一号工程”在住宅小区和商务楼按规划推进;

 

当然也有人担心这是国企在和民企争地盘。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提柜有其市场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且前景较为广阔;但其落地发展的生态适应、技术完善和创新、自我定位与商业模式等,都需要创业者的孜孜以求与深入探索。正如中通快递副总裁金任群所说:方向比坚持重要。

 

“一个柜子“,成功运作可能成为“民生银行“,失败运作则就是一个铁皮柜。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