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2006/12/8 9:39:50     来源:     作者/编辑: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总体上看,云南省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相对比较落后,物流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活力与发展动力,也给云南物流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西部地区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担负起巨大的物流任务,但云南省物流业的现状与它将要承担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经济的快速发展仍产生制约作用。

  一、云南经济发展概况

  从时间序列纵向来看,云南省的国民经济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1998年到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三大产业的结构也得到有效调整。与物流产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也取得长足进步。

  横向来看,目前云南省的经济状况是比较落后的。2000年云南省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65.5%。2004年,全国人均GDP为10502元,而云南省人均GDP仅为673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769元,低35.9%。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人均GDP相比差距更大。

  二、云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1)地理优势

  云南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角,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4200万,内与西藏、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相连,外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交界,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云南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从整个位置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南亚半岛,是亚洲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连接的链环。

  云南对外开放面临两个巨大的市场:一个是拥有10个国家、约5亿人口、充满活力的东南亚市场;另一个则是拥有7个国家、约13亿人口的南亚市场。发挥云南陆上通道优势,可以把这两个大市场与中国大市场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除了中南半岛南端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外,其他国家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西南地区,中国电子、机械等较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世界的海陆区位上看,云南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是中国大陆向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过渡带。金沙江、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注入太平洋,怒江、独龙江和龙川江、大盈江流入印度洋,而澜沧江流经六国,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具有良好的航运开发前景。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也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开放,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

  (2)自然资源优势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其中烟草、花卉等产业已成为云南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被誉为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铜、镍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在贵重、稀有金属矿产中,铟、铊、镉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锗、铂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在能源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云南已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和磷化工为主,集采、选、冶等为一体,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业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锡、铜、磷肥生产基地。

  (3)国际大通道建设

  云南省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国际大通道建设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以通信为先导、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航空为辅助、水运为补充,集多种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为一体,形成外连东南亚、南亚,内通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体系。从陆上直接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个大洋,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大西南与东南亚之间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流动的速度和效率。

  中国泛亚铁路新加坡-昆明通道、昆明-曼谷、昆明-缅甸腊戍高等级公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红河国际航运等众多通道把云南众多口岸从西南边陲变成了国际枢纽。

  (4)物流内在需求推动

  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的物流需求。2004年云南省进出口总额完成37.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0.4%。其中出口完成22.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3.6%;进口完成15.1亿美元,增长52.1%。边境贸易进出口5.24亿美元,增长25.0%。全年对东盟出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