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谱写ERP史诗
2004/6/7 8:40:24     来源:IT经理世界     作者/编辑:
重大软件项目实施其实不是单纯的软件之事。
  
  如果上天能给雀巢美国公司CIO Jeri Dunn一次重新实施ERP项目的机会,她将首先专注于改革业务流程、制定通用的大宗买进框架,然后再安装软件。面对历时6年,即将结束的这项浩大的工作,一向爽快干练的Jeri Dunn感慨万千:“若先上系统,那仅仅是在安装软件,而不是执行方案,安装软件和执行解决方案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1997年,雀巢美国分公司率先在SAP帮助下实施ERP项目,代号取为BEST(Business Excellence through Systems Technology),预计需要6年时间,预算成本为2.1亿美元(与后来母公司ERP投资相当),初步定于2003年第一季度完成。

  2000年6月,总部位于瑞士的食品巨头雀巢公司与SAP签署了一份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此后又追加8000万美元用于咨询和维护,在世界范围内推进ERP项目,加强对全球80多个国家的200多家分公司和分支机构的管理。

  理智的人士都深知,实施ERP未必是好事,雀巢的豪举更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怀疑,雀巢宣布实施全球ERP一年之后,跟踪雀巢股票走势的恒生银行分析师对雀巢股票做了降级处理并认为:从长远意义来看,ERP系统可能会给雀巢带来好处,但就中短期影响而言,形势并不乐观,因为这个项目试图实行集权化管理,由此将触及原来分散式的企业文化,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一旦触及公司文化的深层,风险就会不期而至。

  隧道之尽头

  实际上,雀巢实施ERP的总部集体行动,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步美国分公司的后尘。随着时光隧道进入2003年,雀巢美国分公司副总裁兼CIO Jeri Dunn喘了一口长气,似乎经过漫长黑暗的穿行之后,终于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明。但是,雀巢美国分公司ERP的实施远非一帆风顺,其间数度遭遇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犯下了若干代价沉重的错误。在管理相对规范、IT支持系统较发达的美国分公司尚且如此,在全球其他分公司推行ERP的难度就更无法盲目乐观。实际上,雀巢的ERP之旅不仅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更值得业界深思的是:这些教训不仅仅应该引起总公司的警戒,对于其他急于上马ERP项目的公司也有非常强烈、现实的借鉴意义。

  Jeri Dunn坦言,自从负责(美国分公司)八、九个自治的分支机构,推行通用的流程、系统和组织结构,总公司就要管理80多个国家的分公司,做相同的事情,只是级别高一些罢了。如果抱着一种盲目乐观的心态,想当然地认为不会遇到抵触情绪和痛苦经历,那么未来项目实施可能会令人极度失望。

  雀巢全球ERP项目将投入5亿美元,用于升级硬件、软件和数据中心,然后再与即将完工的美国分公司ERP集成到一起。Dunn已经将其手下70余名员工借调去参加母公司的全球项目,利用他们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避免再犯重复错误。雀巢美国分公司实施ERP的过程尽管异常艰难──员工抱怨甚至愤怒;流程再造成本昂贵;项目实施没完没了,但Dunn坚信这样做很值得,截止到目前为止,BEST项目已经为美国分公司节省了3.25亿美元的开支,供应链改善的回报结果相当高。

  即使不考虑BEST项目的投资回报,雀巢从ERP实施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也是一笔无价之宝,Jeri Dunn认为她从这个项目中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重大软件项目的实施其实不是软件的事,而是如何管理变革。“如果不管业务的运作情况,单安装ERP软件,18至24个月内就完全可以搞定,但是第19至25个月可能无法继续摆平。”

  有些道理听起来很浅显,说起来更是滔滔不绝,但只有亲自经历过才知道其深刻和刻骨铭心。雀巢通过自己艰难的实践,体会到实施全球ERP不只是简单的软件安装,正如Jeri Dunn所言:上马ERP时,你正在试图改变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挑战他们的原则、信念以及延续了多年的做事风格。

  香草的刺激

  雀巢在1991年之前,只是一些独立运营公司的混合体,产品品牌归瑞士母公司所有。1991年,雀巢美国分公司成立,品牌管理被统一重组到这家新公司,尽管如此,它仍然只相当于一家控股公司,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虽然各个分支机构都需要向雀巢美国分公司报告工作,但各自的地理位置很分散,商业决策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完全是“诸侯割据,各霸一方”的局面。雀巢美国分公司曾试图引入一些通用做法,整合分散的组织,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运作效率,但是,多年的自治运营成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1997年,当项目组对雀巢美国分公司的各种系统进行检查时,发现管理极其混乱,雀巢的每个工厂都从同一家供应商处购买香草,但互不沟通,所以供应商就漫天叫价,同是香草居然支付29种不同的价格!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原因是,每家分支机构和工厂都根据自己的意愿给香草编制代号,甲可能编为1234,后面有一套规范说明,乙可能编为7778,所以公司根本就没法进行比较。

  更头疼的是,各个分支机构还特别喜欢自治式的业务运营,<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宣传服务  |  联系我们
  • 共建单位: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   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   
    浙江物流网 版权所有2003-2015 浙ICP备0502774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575
    物流服务热线:400-8866-156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