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营企业打造新型物流方式
2005/9/8 8:33:20 来源:浙商网 作者/编辑:
一条短信,就可以轻松得知你所需要的货物、货车信息;点一下鼠标,就有数千条车队信息、货物信息在你面前呈现,一种更加便捷、准确的物流方式正在形成。
近日,杭州一个采用电子化办公、驾驶员和车辆档案信息化管理及全程网络化的跟踪服务平台正式运营,而这个平台的建立出自一家民营企业――网达物流;浙江民营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拿来主义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种新型的物流服务方式与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第四方物流”概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今年在上海召开的2005中国国际物流节上,专业人士也表示尽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但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据统计,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国内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同比增长8.4%;全国社会现代物流总费用为29114亿元,同比增长16.6%,但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需求中所占的份额不足4%,远低于发达国家,第四方物流更是难见踪影。
当经济处在发展的上升阶段时,其间充满者各类矛盾,化解矛盾的声音总是不停的在保守与变革之间周旋和徘徊,而保留传统中的创新变革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
近年来,最具影响的变革,就是电子商务模式给物流业带来的变化。物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寻求新的运营模式,在竞争激烈的新经济环境下,适应社会发展高速,更是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物流业所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有着巨大物流潜力的市场上,这些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地位,在传统模式下的运作已经远远不够。
作为一家新兴的民营高科技IT企业,网达物流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所共同存在的,企业规模有一定的限制,功能比较单一,服务质量相对不高等;但同样的,他所具备的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不拘泥于传统,善于创新,接受新兴事务,开拓新型渠道等,都是现代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所凭借的互联网和短信平台,让客户随时随地得到最及时最真实的物流信息,大大降低运营风险,这一起步也是令人欣喜的。
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仍难满足高速发展的物流需求。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压港、压航、压库严重,信息的不对称是主要问题之一,第三方物流的不完善之处仍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随着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从物流市场之外的产业供应链中去挖掘这个物流潜力,这需要时间、人才、知识和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支持,浙江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正视所存在的问题。
链接:第四方物流(4PL)是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先提出并注册的。它将第四方物流定义为:“所谓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以及协调者,调配与管理组织本身与其他互补性服务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个概念提出至今也已经有6个年头了,在这6年中,世界经济与技术都在快速的向前发展,而4PL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这个概念虽然得到物流行业人士的认可,并在大力的研究和发展,但是距离实践始终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背景资料:第三方物流从提出到现在也不过十多年,引入中国也不过短短6、7年时间,国内很多人,甚至一些专业人员对概念的理解还懵懵懂懂,第四方物流突然横空出世,成为了物流业界又一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人认为,第四方物流是物流服务发展的更高级形式,是未来物流企业发展的趋势。虽然第四方物流是一种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但是仔细的回味物流的发展史,发现物流的发展并不是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顺序来发展的。在物流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早期,物流服务孕育在工业企业或者商业企业之中,往往买卖双方都有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按照企业契约约定的形式往往同时存在,没有先后之分。而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源于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发展观点和外包理论的成熟,使企业能更好的配置自身的资源实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第三方物流在早期是面向单个企业发展的,虽然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服务于多个客户,但是每个客户都是以一个单独的实体来对待。
在最近几年,真正有影响力的理论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提出,带来了协同发展的观点,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原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外包客户仓储、运输、配送等的物流服务,专注于提高这些物流服务效率和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的观念得到了突破,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专业的物流企业需要能够拿出解决供应链上配置资源、技术、能力的解决方案,因此传统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很多思想都需要打破重铸,但是我们都可以深深认识到,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补往往受到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自身的约束,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另起炉灶,“不破先立”的提出了4PL的理论,目的就在于此。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