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物流 五月暗流
2004/6/7 8:45:00     来源:     作者/编辑:
  春夏之交的河南科技市场,正笼罩在一片惶恐不安的气氛当中。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郑州吉通货运公司(以下简称吉通货运)悄无声息地“人间蒸发”,穗鑫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穗鑫快运)突然人去楼空,其所携带的代收货款皆不低于200万元,一时在科技市场内激起巨大冲击波,众商户纷纷向有关部门投诉和报案。

  人们无法忘记,仅去年一年,发生在河南科技市场内的类似事件就有5起,最高的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事件的主角,皆为打着“物流”名义的各种货运公司。

  “这些公司让郑州物流业蒙羞。”郑州市一家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老板对记者说,“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企业?主管部门要不要加强对物流、货运市场的整顿和监管?企业要不要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我想,各个方面都应该为之警醒了。”

  胡世伟是郑州发斯泰网络有限公司的负责人。5月20日,当穗鑫快运的门口被数十名商户围堵时,他手中还紧攥着另外两张吉通货运的货物托运单,金额为1500多元。“吉通都跑了快一个月了,这单子可能是废纸一张。”胡无奈地说。

  外地人,一间简陋的门面房,一个营业执照,外加几辆自有或租用“第三方”的运货车,这是那些已“人间蒸发”或正在营运的货运公司的共同特征。5月23日,记者在穗鑫快运公司门口逡巡,发现不时有路过的商户对其指指点点,言语之中,不乏微词。而与其紧挨的两家快运公司,虽还开张营业,但显然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只留下两个小伙计在门口阴凉处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

  记者采访路过此地的某电脑公司职员李迪军时,他无可奈何地说:“不过,现在是买方市场,生意送上门了还得做,还得找货运公司,当然是找规模大一些的。”

  据郑州市交通局运管处运输服务业管理科负责人石顺旺介绍,代收货款业务是商户与货运公司长期做生意的衍生物,其具体操作模式就是“先货后款,货到付款”(商户先把货物交给物流公司,二级批发商或用户收到货物之后,将货款交给物流公司,由其转付)。此项业务并不包含在国家规定的物流公司20项服务内容中,因此,按这位负责人的说法,货运公司“不出问题是办好事,出了问题也只能由货运公司来承担民事责任 ”。

  已经证实的消息是,穗鑫快运之所以关门,直接原因是由于该公司发往南阳的一辆货车突然在路途中起火,导致价值100多万元的货物被焚毁,“老板迅速逃逸”。知情人士认为,货运市场目前已进入微利时代,进入5月份,刚刚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又严打超载,许多货运公司的生意更加难做了;穗鑫快运这几年“并没赚到多少钱”,出了烧毁货物这档子事,“赔,也够他八辈子赔了”。

  纷繁杂乱的物流界,“物流模式直接关乎物流安全”,这是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

  在郑州凤凰城建材物流科技园总裁郑晓东等业内人士眼里,河南科技市场和银基商贸城是最容易发展物流企业的两个地方。“两个市场有产业支撑,辐射范围广,且已经在全国部分区域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科技市场每天的营业额在1亿元左右,销售区域遍及河南各市及周围几个剩这么大的交易量和市场份额,必然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但据记者调查,截至目前,整个市场内进驻的“规模”物流公司寥寥无几。

  “由于脱胎于过去的都市村庄,科技市场自一开始就缺乏强有力的规划和管理,批发市场式的业态急需向现代大卖场转变,必要的市场服务功能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完全可以自行衍生出的物流服务公司却出现缺位,结果,就被一些散、乱、小的货运公司钻了空子,导致市场秩序被打乱。”在河南科技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技公司老总这样对记者说。

  去年年底被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指定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的豫鑫交通公司,近两年也在努力实现一个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该公司总经理谷源向记者介绍,目前豫鑫在郑州市内各大批发、家电、零售市场建立了10多个配送网点,为家电、服装、食品等10多个行业配送商品上万种,“公司全方位实行软件信息化管理,连外出的车辆都安装上了卫星定位跟踪系统”。

  进入6月,中原货运市场风声鹤唳。从郑州市交通局运管处运输服务业管理科传出的消息称,有关部门已开始加强对科技市场物流公司的整顿,“具体措施就是进行资格审查(年审),实施诚信经营方面的培训、教育,推行货物保险,强调各家货运公司的优质延伸服务”。

  应该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之举。面对着市场的纷繁杂乱,纯粹的行政手段已显得有些苍白。但有一点却扣紧了市场敏感的神经:原来每家货运公司要向有关管理部门交纳事故赔偿保证金10万元,此次整顿之后,“这个数额要上升了”。

  “大的物流公司和小的货运公司长期并存,这由参差不齐的市场发育、发展状况所决定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宣传服务  |  联系我们
  • 共建单位: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   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   
    浙江物流网 版权所有2003-2015 浙ICP备0502774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575
    物流服务热线:400-8866-156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