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提速 货运速度困扰依旧
2007/4/27 9:16:15     来源:厦门海运网     作者/编辑:
“铁路大提速后,热点地区的车皮依然会很紧张。”天津一位张姓铁路货代人士说。 

  4月18日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在客运产品全面提升的同时,以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和谐”型国产化大功率机车和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70吨新型货车以及经过改造的时速120公里提速货车为支撑,货运产品也得到了同步的优化和提升。 

  铁道部速调图,全路货物运输能力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凭借这个基础条件,铁路进一步拓展了三大货运品牌。 

  ———扩大了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的覆盖面。面向铁路大客户,覆盖全国主要煤矿、电厂、钢厂、炼油厂以及港口,新图共安排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及重来重去列车运行线406条,比现图增加226条。大秦线大量开行2万吨级煤炭重载列车,今年运量可望突破3亿吨。主要干线和煤运通道将逐步开行单机牵引、时速120公里、5000吨级货物列车,其他线路货物列车的重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大宗货物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加有力地增加。 

  ———增加了定点、定线、定时、定车次、定价格的货运“五定”班列运行线。新图安排五定班列运行线121条,比现图增加30条,覆盖全国约90个城市及沿海8大港口。其中往返班列66条,新增“一站装、一站卸”的快运直达班列线45条,并进一步增加了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集装箱、小汽车物流班列的数量,基本形成了铁路快捷货运网络。 

  ———优化了行邮、行包专列的开行方案。新图安排行邮专列5对,运行时速达到120—160公里,同时对14对行包专列运行时刻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编组辆数。 

  第六次大提速推出了一站装车、一站卸车的快运直达班列新产品。铁道部组织了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和双层集装箱班列,五定班列、往返班列、集装箱班列、小汽车物流班列等货运列车开行数量都有所增加,基本覆盖了全国90个主要城市及沿海8大港口,为市场提供了完整的运输产品。大宗直达列车覆盖了全国主要煤矿、电厂、钢厂、炼油厂以及港口等重点企业,基本形成了大宗货物大能力运输网络。 

  铁道部调整了一些线路的既定目标。如大秦线开好1万吨、 2万吨重载列车,确保实现3亿吨运量目标,主要干线和重要支线初步实现5000吨牵引定数系列化。全面完成10万吨以下货运站和零担运输的整合工作,进一步提高货运集中度。大力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力争使战略装车点运量达到总运量的45%以上。同时,为增加各区域的运输能力,充分发挥合资、地方铁路作用,合理组织分流,合资、地方铁路运量增加3000万吨。 

  据悉,时速120公里改造的货车主要用于开行快速货物列车,不安排改造的旧杂型货车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循环使用,同步提高提速和非提速货车的运用效率。为提高车辆运用效率,还进一步延长货车列检安全保证距离,大力压缩检修残车,严格控制定检过期车,按辆考核分界口交接车,加快货车周转,将货车周时压缩到4.83天以内。 

  已经控股铁龙股份的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建设18个集装箱中心站是重要目标,同时在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建设40个左右集装箱专门办理站,逐步完善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加快铁路运输线路的改造,使18个中心站之间具备通行双向对开双层集装箱专用货物列车的功能。 

  “这次提速调图,得到好处的是铁道部的直属企业。如果没有门路,路外企业(铁路人士对非铁路企业的俗称)拿个车皮还是非常困难。”张先生说,“这主要是由于铁路实行典型的垂直职能结构。这种基于严格职能分工和等级制的组织结构,运输经营过程都会受到来自于铁道部和铁路局的限制。所以,路外企业依然很难拿到车皮”。 

  而且,目前的铁路运价缺乏导向和信号作用。铁路运输的现有管理体制缺乏对成本的研究,无法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比如集装箱使用费、服务费、多次的装卸费、铁路建设基金费、滞留费和经过“三产”的手续费,再加上车站两头的短途搬运费等等都被列入集装箱成本中成为运价,加之我国铁路运价又肩负着调节分配的功能,使得铁路集装箱运价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供需状况。 

  此外,我国铁路集装箱以小型箱为主,且积压严重,国际通用的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所占比例不大。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的缺乏,增加了运输中掌握箱源及监控运输过程的难度,也使铁路集装箱运输无法进一步融入现代物流。这些因素都大大制约了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准时目标的实现。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