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五部门联手治理外省货车不规范的驻点经营行为
2006/3/9 8:58:25     来源:浙江省交通厅运管局     作者/编辑:
“在浙江道路货运市场上,有不少货车通过转籍到其它省份,挂上外省车牌号,然后长期在浙江驻点经营,靠逃缴、少缴税费等不规范方式恶性竞争,严重冲击本省货运市场秩序,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对这类现象必须严厉制止。” 3月8日,在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经贸委五部门联合召开的浙江省道路货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交通厅厅长赵詹奇表示,从3月15日开始,浙江省将分五个阶段开展货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整治的重点目标锁定在外挂其他省份却长期驻浙营运的货车以及逃缴、少缴国家税费、逃避车辆技术检测维护等扰乱货运市场秩序、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经营行为。
       
    外挂货车不规范驻点现象愈演愈烈

    位于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物流中心年货运量达105万吨,每天出入轻纺城物流中心的货车达到500多辆,但是85%以上的货车都挂着外省牌照。温州、台州、金华等地大型市场和货物集运中心,外省牌照的货车也成为出入市场的主角。据浙江交通运管部门2004年市场调查显示,全省13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形货运市场中78%的货物由外省籍车辆运输,其中77%是市场的“常客”。
    交通部门调查资料表明,浙江省道路货运车辆转籍外省挂牌,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温州地区,90年代末开始向全省蔓延,近年来发展趋势越来越快。这些车辆外挂地已遍及全国十多个省份,其中主要是周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江西、安徽、河南等,也有西北部地区,如青海、内蒙古、新疆等。据统计,到2005年底,浙江全省外挂车辆为4万余辆,20余万吨位。到目前,外挂车辆在全省营运货运车辆和总吨位数中占比超过16%和22%,浙江因此年损失的税费超过7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调查发现全省95%以上的货运企业有将新增车辆直接落户外省的意向。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温州、台州地区,尽管近年来货物运输量快速递增,但是营运货车数量甚至连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浙江省大量货车转籍外挂呢?

    “两大差异”导致货车外流

    据了解,由于浙江与一些省份在货车税费缴纳标准、车辆上牌管理严格程度的差异,致使货运车辆纷纷转籍。
    在税费征收政策方面,浙江省严格按照标准征收,而外省一些地方政府在对外地来当地注册的货运车辆实行不规范打折“优惠”,有打八折、七折,更有五折以下,并且对有一定数量车辆的货运企业再实行年度的打折,从而使注册在浙江省的货运车辆与挂到外省的车辆之间出现了较大的规费成本差异。如内蒙古对新增车辆三年内养路费减半收取,一个吨位年相差1500元,一辆10吨货车仅养路费一项每年相差1.5万元。加上税收差异,以浙江省和江西上饶单车税率为例,一辆5吨车辆外挂上饶将比浙江少缴营业定额税3000元左右,10吨位车辆比浙江少缴8000元左右。个别省份的个别地区对外挂当地的车辆税费征收仅为浙江省的20%,以一辆10吨载重的浙江车为例,外挂他省后,一年可少缴税费3万元左右。税费差异对货车外挂形成强大拉动力。
    在货运车辆上牌管理方面,浙江省在车辆上牌、车辆二级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规范严格,而一些省份则相对宽松。一方面是浙江省对未列入国家发改委车辆目录的车辆不予上牌,如一些农用车、改装车、大吨小标车等,但这些车辆转移到一些地区后便可在当地管理部门办理牌证。另一方面是车辆技术维护上,浙江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规定,对货运车辆实行定期维护,但大多外挂车辆没有执行这一规定,更有甚者,一些外挂地区派人上门直接为外挂货车提供简单的“盖章”服务。再一方面是逃避交通违章处罚的难易不同,如外省车辆在浙江违章被拍摄,当地管理部门事后对其处罚相对较难,而本省牌照的车辆很难逃避处罚。同时,外省对旧车的转籍,不需车辆档案,落籍地会在浙江省境内设代办点,并实行“一条龙服务”为车辆的外挂提供了便利。

    货车外挂留下问题一连串

    据省交通厅赵詹奇厅长介绍,浙江的货运车辆大量转籍外挂到其他省份留下了一连串的危害。突出的危害有五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外挂车辆的经营成本大大低于我省车辆,一些外挂车辆的税费支出不到我省的三分之一,造成了低价、恶性、低层次的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使优质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受到冲击,严重影响到浙江省道路货运行业乃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后劲。
    第二方面,货车外挂造成国家税费的大量流失。据调查,2005年底全省外挂车辆为4万余辆,20余万吨位,仅公路规费年流失6亿多元,加上营业税和车船使用税,则年流失税费超过7亿元。
    第三方面货车外挂预埋了事故隐<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