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港明珠今朝更璀璨
2004/7/15 10:27:38     来源:     作者/编辑:
    在今年举行的“2004香港浙江周”会场内外,宁波港成了海内外媒体最关注的焦点。世界航运界权威杂志《货运系统》的一位记者曾对宁波港集团总裁李令红赞叹道: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最快在亚洲,亚洲发展最快在中国,中国发展最快在宁波。
    此话所言非虚。最新公布的2003年全球三十大集装箱港口权威资料显示,宁波港以277.2万标准箱的吞吐量,位列当今世界集装箱港口第22位,其49%的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名列世界集装箱港口首位。同时,宁波港去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五位。
    宁波港———这颗中国港口皇冠上的明珠,正在不断发出璀璨的光芒。

    如果说,宁波港得天独厚的深水优势注定了今日的腾飞,这话只讲对了一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港口的深水优势不再为独家所有,只有审时度势,超前发展,敢于竞争,才能———
    迈进世界大港之列
    跨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及航运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世界港口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国际上,日本神户、韩国釜山、新加坡及台湾高雄、香港等港口均对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铆足了劲。在国内,从北到南的一批港口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湛江及省内的舟山、温州、乍浦等港口,纷纷上新的码头项目,重新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尽管宁波港2000年的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1位、国内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67位、国内第8位,但宁波港人清醒地认识到,如不及早未雨绸缪,就有可能会失去优势。宁波港集团领导班子想对策,理思路,大伙对港口未来蓝图的描绘越来越清晰。那就是“通过营造深水码头、服务、机制、区域物流、人才五大优势,加快建设原油、矿石、液体化工、煤炭、集装箱五个中转基地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把宁波港做大、做优、做强。”这就是宁波港的“二次创业”目标。
    确定了深水优势是宁波港的最大优势后,宁波港人进一步加大了打造深水良港的建设力度。打造深水良港不是滥铺摊子,而是要把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通国家经济发展瓶颈的有力举措,为此,宁波港瞄上的是这些年进出口量大增的集装箱、原油、液化等货物的作业码头。于是,碧波万顷的东海之滨,25万吨级原油码头、三期国际集装箱码头、镇海5万吨兼靠8万吨液化码头等一座座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深水泊位先后开工,并以最快速度建成投产。据统计,仅在2001年至2003年这三年中,宁波港完成基建投资达36亿元,超过了此前50余年的总和。由于宁波港的超前发展是建立在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因此往往码头竣工投产之日,也是生产需要接近甚至超过生产能力之时,由此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宁波港勇敢地到市场的大海中去“劈波斩浪”。用他们的话来说:市场不是等来的,而是千辛万苦千方百计争来的。有人说,这也是宁波港人在真正体会了市场的无情后总结出来的心得。1996年,宁波港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美东周班航线开通。这条航线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极大关注。但是,1997年,该航线因为每航次的集装箱积载率不足300标准箱而不得不停航。船公司不仅撤了航线,而且还解散了与宁波港合资成立的集装箱公司。以致有些权威人士由此放出话来:宁波港只能搞大宗散货,搞集装箱看来是不行的。
    宁波港人没有轻言放弃,而是认真分析原因,重新调整了集装箱的发展战略。积载率不够高,那就找市场要箱源。于是,宁波港上至集团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成了背着军令状的“揽货员”。他们走遍了浙江省内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外贸企业,一船一船地争,一箱一箱地拉,不断扩大省内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并启动了“无水港”工程,在金华、义乌、绍兴、余姚等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结果箱源多了,船公司也来了,不仅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英国铁行渣华、美国总统轮船等世界航运公司纷纷登陆宁波港,就连当初撤线的船公司也主动要求重返宁波港。目前,宁波港已开辟航线106条,其中远洋干线47条,近洋支线33条,月航班在480班次以上。今年预计集装箱吞吐量可突破370万标准箱,有望进入世界前二十强。
    集装箱如此,其他铁矿、原油、液化品等货种无一不是这样通过主动出击,把更多的货主吸引到宁波港。
    苦练内功,打响服务牌,是宁波港参与市场竞争、走南闯北争货源的“利器”。一方面,宁波港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早在1997年他们就开通了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成为全国四大EDI工作试点港口之一,目前已成功地与宁波口岸100多家单位实现了网络互联,使集装箱运输单证通过港口EDI系统进行交换,实现了国际贸易无纸化、网络化、快捷化。2003年10月,宁波港国际中转集装箱信息交换<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