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航运浙江”五大体系 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2025/7/2 17:31:33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内河航运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等决策部署,立足江河湖海禀赋优势,高位谋划“航运浙江”。今年,浙江省印发《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以建成全国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省为总目标,着力构建航道网络、水运物流、航运服务、交旅融合、行业治理等5大体系,全面拉开新一轮浙江内河航运建设的序幕。

构建高等级航道网络体系。以二级航道建设为牵引,加快航道提能升级、布局优化,形成以2000吨级航道为骨架、五纵八横的高等级航道网,与长三角航道同步提级贯通,畅连海港、河港、陆港,打通内河航运“最后一公里”。一是干线航道“三升二”。编制浙江省内河干线航道网规划,实施一批航道“三升二”工程。二是短支航道“通港达园入企”。强化干支协同,通过改扩建、养护等手段,提升改造一批短支航道,实现大吨位船舶直达产业园区。三是优化干线航道网络。强化跨省跨流域大通道谋划,加快研究太湖沟通、环杭州湾内河水运通道等工程。

构建高能级水运物流体系。以产业集群与内河港口协同发展为牵引,“点、线、面”3个维度发力,构建汇通江河、畅达海港、辐射中原、联通万亿产业的海河联运服务网络。一是“点”上做强嘉兴海河联运枢纽,建成省内十大集装箱物流枢纽和一批大型散杂货公共作业区,完善省内外节点布局,建成十大内河港口型多式联运枢纽,形成“十枢多点”格局。二是“线”上打通北向、西向、南向3大跨区域内河通道。三是“面”上发展临港经济,形成千亿级沿河产业带,培育百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构建高水平航运服务体系。以航运服务业集聚点和畅通海河联运通道为牵引,推动海河联运航线覆盖长三角主要内河港口,全面提升综合运输组织效能。一是完善海河联运服务网络。加密海河联运航线,破解鼋保护区、瓯江口航区调整等堵点卡点,强化通航服务保障。二是提高内河航运组织化水平。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引导适箱货物“散改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海河联运“一单制”。三是优化内河港口营商环境。推进港口服务便利化,建设一批内河航运服务集聚点,推进“浙江e港通”提质拓面。

构建高品质交旅融合体系。以水路交旅融合品牌建设为牵引,围绕“跟着交通去旅行”主题,构建“四带十链百珠”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水运+文旅”融合业态。一是打造“泛舟浙里”水路交旅品牌。以品牌建设提升全省水路交旅产品的知名度,重点打造10条精品航路,发展内河游轮游艇、沿河旅游观光。二是构建多元水路交旅产品体系。打造“乘舟梦日边”长距离游轮游线、“行舟诗画间”中短距离游线、“戏舟逐亭山”主题游船产品。三是支持杭州建设水路交旅融合试验区。在交旅融合产品研发、码头泊位规划管理、交旅融合体制机制、游艇发展等方面创新突破。

构建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以数字化、低碳转型为牵引,统筹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内河航运智慧、绿色、韧性转型。一是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通道。深化智慧航道、智慧船闸、船岸云协同等场景应用,形成以“两河一江”为主骨架、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主通道为重点的智慧航道体系。加快内河绿色智慧港口建设。二是打造内河绿色航运廊道。联动船舶制造、动力电池等配套产业发展,完善绿色船舶加注、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打造零碳航线,推进湖州船舶全域电动化。三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构建“监测预警、动态管控、应急搜救”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水上交通应急保障基地建设,保障港航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作者: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港航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叶红)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