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铸就辉煌 天津保税区海关成立15周年侧记
2008/12/19 8:45:09 来源: 作者/编辑:
12月15日,记者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地带的天津港保税区看到车流滚滚、公司林立,呈现出一派万商云集、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很难想象1991年天津港保税区成立时这里曾经是一片盐碱滩涂。保税区进出口贸易和现代物流究竟在怎样的一个支点下飞速发展?要了解其间的变化过程,就不能不提到成立于1993年12月18日的天津保税区海关。
现任天津保税区海关财物装备科科长的白琳,当年作为海关筹备组中的一员来到保税区开始了创业之旅。白琳回忆说,天津港保税区作为当时开放度最大的特殊经济区域刚成立不久,大家对如何充分发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政策优势有些不知所措。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没有最基础的监管设施,没有足够的人员配备,连一间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甚至喝水也要步行到500米以外的地方去打开水。保税区海关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一切从零起步,白手起家。
从最初的海运分拔中心开始,依据《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海关相继开设了空运联航仓库、国际中转和进口集装箱拆拼箱试点仓库等业务。白琳回忆说,当时保税区是全国最大的进口汽车交易市场,天南海北的客户都蜂拥而至。当时海关可不像现在这样人丁兴旺,只有30名关员。为了及时为进口商办理汽车进口手续,那时关员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是家常便饭。不提工作环境艰苦,更为麻烦的是当时都是手工开单,人工复核,几乎每天都累得抬不起头来。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保税区也开始走上科技强关之路。从最初的EDI程序开始,电子卡口、视频监控等系统先后上马,让保税区海关逐步走上了“耳聪目明、便捷高效”的健康发展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保税区海关坚持“以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的工作思路,不断转变服务观念,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了不同的便捷通关措施。例如,对保税区物流分拨企业实行“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功能,放大了辐射效应。为支持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出台了“成品内销”、“随时出区、即时核销”等措施,为企业减少资金占压、加速成品占领市场创造了条件……。在空客A320总装线生产车间,第一架空客A320飞机已进行全面组装工作。据了解,鉴于该项目特殊的经济意义、特殊的区域管理政策和特殊的生产经营模式,保税区海关对空客天津公司从境外进口飞机部件,组装飞机销售的来料加工业务,实行“单体飞机”管理模式,“量身定做”了更优于欧盟海关对此类货物管理的个性化通关管理方式。空客(天津)总装有限公司总经理Jean-Luc CHARLES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天津海关的鼎力支持,我们目前的准备工作都可能还没有就绪”。
高效便捷的的通关服务对提升保税区的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跨国公司的采购、分拨、配送中心接踵而来,国际知名大企业纷纷落户保税区,据统计,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企业在保税区投资,世界500强中就有(82)家企业在区落户。天津保税区区域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保税区前列。白琳介绍说,随着保税区的不断发展,海关15年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海关队伍由建关时的30名关员3个科发展到目前拥有115名关员的15个科室;报关单量从3993份增加到21.4万份,增长近54倍;全年实征税款从0.3亿元增加到目前近200亿元,增长近700倍……。
天津保税区海关关长叶刚对记者说:“天津保税区海关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15年。今后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做到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高度统一,充分实现效能和效率的高度融合,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