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产业生机勃发
2018/1/23 13:56:17 来源:银川日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核心阅读】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消费、调结构、扩就业、稳物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产业是指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加速原材料、产成品流动,为用户提供客功能、一体化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近年来,银川市物流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运行,方便了群众生活。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银川市将以推进物流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发展为重点,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智慧物流、标准化配送和追溯体系建设,打造西北地区物流枢纽。就在1月16日,自治区冷链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暨生鲜365电商平台上线运行,这标志着自治区冷链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自治区冷链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是宁夏冷链物流综合示范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冷链物流信息监控平台、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生鲜电商平台和智慧冷储体系等主要功能模块,目前已经完成了智慧信息平台、生鲜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中心等的建设工作,配备了20辆冷链车和190组冷链快递一体柜,而这些冷链快递一体柜分布在我市三区的76个小区。本期《大视野》,就集纳其他各地有关现代物流产业的一些做法,以期从各地的做法中,汲取一二。
四川绵阳
科学规划形成物流节点体系
2017年5月,绵阳市出台了《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个层次,规划布局“4-7-3-N”体系物流节点,逐步形成与产业集群和城乡统筹配套发展的物流节点体系。
按照规划,4个重点物流园区为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物流产业园、石塘商贸物流城、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加工产业园、石马-东林物流园,7个重点物流中心为再生资源物流中心及安州、江油、三台、盐亭、平武、梓潼物流中心等物流中心网络,3个重点配送中心为北川配送中心、芦溪配送中心、科技城物流园区快递产业园(园中园)等为重点的配送中心网络,N个配送站点指依托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科技部农村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工程、全国供销系统新网工程、邮政速递以及快递网络,在我市主要乡镇改造或新建N个物流配送站点,搭建覆盖全市的街道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系统。
绵阳市将大力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运用物流新技术和参与城市物流节点建设,用政策和扶持资金引导物流企业贯彻实施物流信息化、物流一体化和物流标准化作业。
下一步,绵阳市将建立相对集中的快递物流园区,逐步形成快递企业集中配送模式,进一步降本增效,强化安全监管。同时,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结合物流信息化发展统一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降低配送成本;将出台相关具体扶持政策,为城市统一配送车辆进入城区道路行驶和短暂停放提供便利。
河南
构建全产业链现代物流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河南省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着力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构建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强省。
《规划》提出,河南省要建设“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的现代物流空间网络体系。“一中心”,即郑州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建设立足河南、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国际快递物流枢纽、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提升郑州在全球物流格局中的枢纽功能和地位。“多节点”,即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形成郑州国际物流中心与各物流节点城市分工合理、配合紧密、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网络。“全覆盖”,即覆盖全省城乡的分拨配送物流网络,主要建设市县分拨配送中心和城乡末端设施网络。
具体来说,冷链物流方面,建成郑州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快递物流方面,建成郑州国际航空快递物流枢纽。电商物流方面,建成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引领性企业。培育建设10个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商综合物流平台、30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区。
在重点领域,将构建全程冷链体系。包括肉类,速冻食品、果蔬及特色农产品、乳制品、医药等方面的冷链体系。
根据《规划》,河南省将建设郑州国际快递物流枢纽。值得一提的是,物流方面还将构建四级快递物流设施体系。到2020年,全省将建设20个省级快递(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建成10000个智能快递自提柜、1000个校园快递综合服务中心。
福建厦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继2016年物流产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后,2017年,厦门市物流产业总体运行稳中有进。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日前介绍,2017年,厦门市物流产业总收入预计约1100亿元,比增逾8%。
2017年,厦门市物流产业在业态创新、产业招商、推进中欧(厦门)班列运行、促进重点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均有亮点,成为千亿产业链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介绍,2018年,厦门市将进一步落实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和物流标准化等试点工作、用好政策,加强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枢纽、节点和公共信息平台等一批具有示范、创新和带动效应的试点项目建设,并改善物流发展环境,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集约资源。
据悉,2018年,厦门市物流产业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东渡、海沧、前场、同安、翔安等五大物流产业聚集区,加强产业招商。2018年,鹭燕厦门医药现代化仓储中心、海峡快线电子商务平台、“空车汇”车货交易及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10个在建项目计划投产,并推动前场物流功能区多个重大项目开工。
2018年,中欧(厦门)班列将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班列对台湾地区、东南亚的延伸服务,以通道带动贸易、投资,做大通道经济。
山东济南创新物流业态和运营模式
当很多人还没搞明白新旧动能转换是个什么意思的时候,济南物流业已经乘上了东风。
为全面推进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济南市还在不断创新物流业态和运营模式,医药物流、城市配送、农村物流、快递物流等特色物流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华润、九州通、大舜、瑞康、同科、豪诺、上药等医药物流发展迅速,为全市特色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百姓就医用药的安全加上一把牢牢的安全锁。
“济南在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不可磨灭。”在与一位外地来济开会的行业专家探讨时,济南市经信委物流办公室一位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作为连接实体经济的“血脉”,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在三年行动的引领下正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物流企业1万多家,收入过亿元企业20家,物流从业人员30多万,济南市已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物流业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
云南
大物流联通大市场激活大消费
2017年,云南省紧紧围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和着力推进8个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
云南省跨境物流加速全球“织网”,引进名成集团等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实施水产品跨境冷链物流项目,加快构建服务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云南水产品跨境冷链物流贸易网络;昆明—海防、开远—海防等中亚国际货运班列陆续首发开行,滇越铁路国际联运货运量持续高位增长;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在周边国家组建跨境物流公司,完善境外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由宏星物流公司建设的首个跨境物流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营,终端应用拥有英、越、老、缅、泰、柬等多语种版本,加速打通跨境物流信息通道。
同时,智慧物流开启线上“高速路”,加快建设云南国际“现代物流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物流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引进知名企业天地汇公司建成我省首个干线甩挂运输物流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开通多条全国干线甩挂运输线。
加快推进省级重点物流产业园建设,省商务厅研究编制《云南省省级重点物流产业园规划建设指导意见》,推动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组织谋划全省未来3年物流产业前期项目56个;省能投集团发起成立的200亿元全市场化现代物流产业投资基金逐步发挥效用。
不断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强化全产业链招商,积极推动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来滇投资,加大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及投资环境宣传推介。
浙江金华
依托“互联网+金融”模式为现代物流发展“加油”
近年来,金华出台重磅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取得初步实效。2017年1~10月份,金华发往宁波港的铁路集装箱由2016年同期的17695个标箱增长到43966个标箱。其中金华市本级-宁波海铁联运集装箱专列累计发送11334个标箱,同比增长76%;义乌-宁波专列发送19406个标箱,同比增长125%;兰溪-宁波专列发送13226个标箱,同比增长143%。在国际班列方面,2017年8月31日,金华-中亚国际班列货运业务首发试运行,首发班列满载42个标箱。截至2017年11月24日,金华-中亚国际班列已开通2条线路,并初步实现每周开行1列的常态化运行。目前已累计开行班列9列,运输集装箱812个。
而以中外运、顺丰、菜鸟、四通一达等为代表的快递企业,则进一步整合现有邮政、供销、交通等物流资源,推动各物流体系间横向联盟的建立。以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东阳市富坤省级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等一批项目建设为契机,加速构建县、乡、村三级城乡配送网点布局,提高了农村物流服务终端的覆盖面。
江苏
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
目前,江苏全省已有省级重点物流基地96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311家,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512家,其中4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15家,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据监测,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物流业景气指数均值为54.1%,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均值为51.6%,行业回升向好态势明显,物流企业信心越来越足。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两业联动也从过去的简单外包、业务合作逐步向相互渗透、战略合作方面发展。
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李强说,下一步,江苏省将围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物流模式创新和服务体系完善,促进两业融合,全面提升物流业智慧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争取到十三五末,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到14%以内,物流综合效率明显提高,物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制造业互动融合进一步深化。
江西
50个物流产业集群入驻企业12845家
“去年江西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800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电商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迅猛发展,1月3日,笔者从江西省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17年1月~11月,江西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87亿件,全国排第17位。
江西省采购联合会会长杨文华介绍,江西省物流业适应经济发展的大势,也保持了平稳提速增效的态势。2017年上半年,江西省50个物流产业集群运行情况良好,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50个物流产业集群入驻物流企业12845家,占全省总量的76.47%,实现主营收入1269.6亿元,同比增长8.6%,平均利润率达8.3%;物流费用率有所下降,50个物流产业集群内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费用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