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奥运物流?
2006/6/13 12:06:48     来源:     作者/编辑:
      随着 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物流渐渐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中外的物流企业也为能参与其中而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因为 
     奥运物流带来了巨大商机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竞技的赛场,也是物流企业展现自己的舞台。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事,奥运会以其众多的运动员和观众,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无限商机。据人民网《北京奥运会400亿物流蛋糕等待争夺》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汇集来自200多个参赛国和地区的运动员、官员、记者和观众上百万人,使用器材超过120万件。奥运期间,北京市内的32个比赛场馆需要搭建的临时看台、出入口以及制证中心、信息中心、电视转播中心、新闻发布中心、交通指挥中心等各类机构的物流需求就相当可观。另外,在比赛正式开始前200多个参赛代表团有超过100多万件自备比赛器材的运送存储和赛后的运输。在参赛人员的行李安置上,仅是运动员和裁判员就有近2万人、8万件行李需要准确运送。还有各类比赛用的特殊器材,如马术项目的马匹等,都需要专用的物流设施来完成。据科技部的《电子商务在奥运中应用模式的研究》课题组推测,2008年,与奥运直接相关的物流需求量为417.2亿元"。奥运物流的意义并不在于直接的利润,而是巨大的广告效应,奥运会在全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据美联社13日报道,罗格说,在8月13日至29日举行的雅典奥运会期间,全球有39亿人至少观看过一次电视转播,打破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36亿电视观众的纪录,到北京奥运会时收视人数还的增加。只要有关报道提及赞助商,效果并不比上亿元的直接广告差。"(中国物流论坛《奥运物流--画饼》)。依托这一计划,可口可乐和三星企业都创造了令人艳羡的经济奇迹。预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还将接纳国外游客50客800万人次。买一块牌子竖在这么多人的面前,掏3000万元已经不会亏本。"这是一个提升我国企业知名度的天赐良机,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中国物流企业要抓住这次机会,借奥运会打造中国的物流名牌,从奥运中收获品牌利润。这个大蛋糕很诱人,但是却并不一定"好吃"。因为 
      奥运物流也给中国物流企业带来了挑战 
      早在2000年辛克物流谈妥了与国际奥委会的供应商合同,内容包括悉尼奥运会、盐湖城冬奥会、雅典奥运会、都灵冬奥会和北京奥运会。此外辛克物流就基本谈妥了与国际奥委会的供应商合同,内容包括悉尼奥运会、盐湖城冬奥会、雅典奥运会、都灵冬奥会和北京奥运会。2003年6月13日,辛克物流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希尔德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罗格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的货运及清关服务供应商,辛克物流近水楼台先行切分之后的奥运物流,还剩下多少可分?根据国外媒体的统计数据,悉尼奥运会物流中心的配送总量在6万吨左右,经辛克物流操作的货量占奥运物流总量的大约2/3,覆盖了赛会的主要项目,这个情况在北京奥运会上恐怕不会有大变化。真正属于本土物流公司的商机,除了国际奥委会没有指定的零散项目,只能等待没有奥运"字号"的分包合同,这样奥运物流这块大蛋糕被切下去了一大部分。这就使得对分包合同的竞争更加激烈。北京奥组委将剩下的项目向世界各物流企业招标,中外企业公平竞争。北京物流企业的经营现状是我国的物流与国外的企业相比存在着"软肋"。北京市物流的经营现状是,公路装卸点有6000余个,铁路分局管辖内的铁路货站有122个,铁道专用线连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有几百个,处于散乱、小的局面,绝大部分规模过小、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也很难提升。航空货物运输量只占全社会运输总量的0.07%。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落后很多。民航货运规模很小,而且并没有和公路、铁路很好的衔接。总体上,除了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丰台铁路路网编组枢纽外,很少有成规模的称得上现代化水平的节点,这样的现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奥运赛事对物流结点的要求。还有就是人才的缺乏和信息化程度的低下,我国物流行业在奥运会这个开放的平台上要与世界一流的企业竞争,当务之急是整合观念和弥补人才缺口。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电子商务、物流经营型人才的缺口也相当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物流人才队伍现状同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是物流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必须大力开发物流人才资源,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物流从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特别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等物流人才全面紧缺。据中华英才网消息,目前全国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据预测,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