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事”之惑 这么多物流专业毕业生都去哪了?
2018/6/4 16:52:46     来源:草根汇物流 漂泊生涯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最近和一些物流公司老板在聊到公司缺人这块事的时候,他们都比较感慨,说现在人太难招了,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跑到传化、京东、苏宁和菜鸟这些个大公司去了,大学生更愿意去他们听说过的品牌公司去了,我们根本招不到人。
  前些年,曾有一段时间,物流概念很热,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也被被媒体宣传为一个高大尚并高薪的行业,大家都愿意把孩子送去学物流。但据说这两年物流专业在高校已经降温,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快递员走进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家长们认为物流就是送快递的,虽然现在谁也离不开快递员,但谁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干物流送快递!这看似是一个笑话,但这也是一个真实存在,很多人没明白物流和送快递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也没多少区别,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搬砖的,一个搬得精细一点,一个搬得粗狂点而已,总是,物流是一个苦差事,所以年轻人愿意做的也自然少了。
  关于物流行业缺人的尴尬,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多次,我总觉得目前热闹的物流行业,人才是物流行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我们很多企业之所以没有继续往前发展,其制约点就是在人上,而不是什么商业模式,甚至也不是钱,因为很多不差钱的公司也有没发展好的,大多败在人上,没有足够的人和人才支撑其发展;没有人帮助企业去精益化管理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过去我们很多企业看似发展了,也大都是一种靠加盟或其它各种扩大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其本质上是粗糙的,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遗留下了很多隐患,现在已经逐渐在爆发和显现,看看某些公司的被卖或者某些公司陷入混乱就可看出他们的结症到底是在哪里,真的是缺钱造成的,还是缺人而导致战略和管理上的失误和缺失?
  所以,我总觉得我们现在的物流舆论导向有问题,我们很少见到媒体去报道物流行业中关于人的问题、物流企业管理的问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问题,媒体们花了太多的力气去报道那未来的智慧物流、企业又融资多少……那些吸引眼球的事。而目前已经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最大因素“人”,却很少有媒体去深度挖掘和提及。所以老漂今天再来聊聊我们物流行业的“人事之惑”的几点感触:
  一、“人”才是制约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最大因素
  因为我接触的物流小老板们多一点,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如今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国的中小物流企业不是不愿意去变革和创新,而是这一代创业者和物流人的管理方式和素养本身无能力再去变革去创新,他们其实非常渴望外部的人才来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我们众所知周的原因,我们目前的物流市场环境和中小物流企业的这种发展状态决定了人才,哪怕是大学生,甚至是普通的物流人都不愿意去中小物流企业,即使去了,这样的公司一般也留不住我们的大学生们,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在埋怨中小物流企业是夫妻店,家族企业,没服务意识,缺少管理能力等等的时候,其本质是他们缺少人才,缺少帮助他们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的人才,或者说是整个物流行业目前都缺少物流人才,谁来帮助中小物流企业解决人的问题才是物流行业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将会越来越严重的会摆在很多企业面前,必须直视和面对。
  二、高速发展发展的互联网物流,忽视了物流人才的培育和培训
  还记得2014年左右,一批做车货匹配平台和一些做同城城配的互联网物流公司在媒体的助力下快速崛起,这些公司到处攻城略地,经常占据媒体的头条,可谓发展势头一时无人匹敌。当时,我也认识其中一家做同城配公司的老板,他创业前2个月,我们还在一起吃过一顿饭,可以说是看着他从无到有快速崛起的,北京、天津、杭州、武汉……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并设立分公司,喊出了一年布局30个城市的口号,然后我身边的很多做物流的朋友也被高薪挖去了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当时异常火爆,媒体是一边倒的夸赞。因为包括老板还有后来进入他们公司的几个物流经理人我都认识,所以非常了解并一直关注他们。当时,我对他们的商业模式并不怀疑,但是我很怀疑他们这样的快速发展速度,一下在全国这么多城市铺设网点和设置分公司,人才能能跟的上嘛?
  开公司和寻找城市合伙人都很简单,但在选择合适的城市合伙人、管理人才,哪怕是招录基层员工方面就没那么简单的了,你一个分公司或加盟伙伴,你总要派1-2个核心团队成员过去吧,加上其它人员,他们公司很快就从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个人的公司。这些人来了,你总要给他们培训,熟悉你们的产品吧,团队总要磨合吧,这些都需要时间。而按照这家城配企业的当时发展速度,它更本就没时间和能力做好这些工作,去招聘到适合他发展的人,这样的话,他们只能通过招聘机构去不计成本的高薪挖人,以高出一般企业高的多的工资去找基层工人,至于这些人是否真正适合这项工作人,他们已经没时间去关心,当时,很多被招进去的人还没明白自己的公司是做什么的就被推上了区域城市负责人的岗位。所以,我当时就给这个公司下了结论,肯定会出现问题,发展的太快,你的人才,你的服务根本就无法跟上你的节奏,出事是迟早的,后来果然没钱了……,很多人认识的朋友纷纷离职,后来江湖上就没怎么有他们的声音了,偶尔有欠薪的传闻。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火热的快运加盟和平台型公司崛起,我们动辄号称一年发展几百个,甚至上千家加盟伙伴或直营网点,但我们这些加盟企业的素质,我们这些直营网点的核心团队,真的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我们的企业文化,能把我们的企业标准化和服务意思贯彻到位嘛,如果不能,那仅仅就是一个数量上的成功,而这个“质”会大打折扣?到最后买单的还是企业本身。其实,还是“人”才是这些网络物流公司和平台型公司后继能否发展成为一家成功公司或伟大公司的最关键因素,只要有钱,其它都可快速复制,但有用和适合的人是很难短时间复制的,它才是一个公司成功的基石。
  三、有限人才,正在流向头部企业或在头部企业内部流转
  现在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本来物流行业的人才就比较少,但现在这些人才正在向头部物流企业流动,首先,有限的物流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如果选择了物流,他们的首选都是这些听说过的大企业,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去哪些没听过名字的小物流公司去的,据说现在大学毕业生们都很抢手。而社会上稍微有点经验的物流人现在基本已经被吸引到这些物流头部企业去了,大多去了如传化、菜鸟、京东、苏宁、顺丰,还有三通一达+德邦等企业,这几年由于菜鸟、京东及苏宁电商公司进入物流,他们吸引了大批传统物流人的加入,因为他们是互联网企业,正规且工资高,加之传化、顺丰和三通一达们和一些拿到资本的新物流公司的业务规模扩展,这些企业也都在吸引大批物流人的加入。因为物流行业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行业,一个真正的物流人才,他是需要积累和沉淀若干年,可以说数量有限,所以这些人就成了这些新入互联网公司的“抢手货”,看看你的朋友圈,这两年在这几家头部公司的物流人肯定不少。这对人才奇缺的传统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宁做大公司一根草,也不做小公司一块宝”这是很多物流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共识,谁不想到高大上的品牌公司去,谁不想工资待遇高一些。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我们朋友圈里经常有朋友前几天还在德邦,几天没见,忽然发现他在发传化或京东的广告了;或者老漂的私下经常能收到这样的打招呼信息:老漂,我跳槽到某某公司了,今后有业务多观照……,人才们在这些公司的互跳现象严重。过去,我们经常说德邦、华宇是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后来我们发现传化、顺丰、三通一达们也是……,我们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物流人才总是在那几个头部公司跳来跳去,现在更多的流向菜鸟、京东和苏宁。
  这种高端人才在几家企业内部流转会出现几个不好的问题:一、容易在一个企业内部形成小集团,大家会自然的拉帮结派,什么华宇系、德邦系、顺丰系、传化系……,大家不自然的会相互照顾,而排挤和敌视其它人,当然我说的是少数,但一些公司的确存在。二、这些人才的内部流转,造成了一些思维和管理上的固话,我们尝尝看到某某公司的老大是另外一个公司去的,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公司留下了前任公司的痕迹,说实话,毫无实质创新;另外,我常常也搞不明白,一个在传统公司工作数年的传统物流人,忽然去了一个互联网物流公司,我怀疑他们是否能适应互联网公司的那种节奏。而且,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物流人的跳槽频率是非常的高,我认识的几个哥们,2-3年不到几乎去了所有我上述列到的几家头部物流公司。
  缺少新鲜血液的进入,只有物流老人的内部流转,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阻碍,我们是时候应该沉下心来做物流人才的培养了,让物流行业真正能成为一个大家喜爱的行业,让物流这个职业真正得到尊重。
  本文作者:漂泊生涯  物流社群实践者 diudou2014(微信)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