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物流业路在何方
2007/2/2 19:58:03 来源: 作者/编辑:
中国的民营物流企业在逐步完成原始积累之后,相继遇到了企业规模化成长过程中的各项“瓶颈”。在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决策机制、人员素质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张与发展,难以支撑继续高速增长的需要。
2007年,对夹缝中的中国民营物流企业来说,注定不会很轻松。
经过十多年连续“高速增长”的中国民营物流企业,虽然已成为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我们的企业太小、太松散”,管理和运营水平明显不够,同时还面临经营环境、社会环境和行业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制约。
这就意味着,进入发展“平台期”的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前行之路依然艰辛漫长。
生存环境需要改善
“这太不公平了!”一直和外资企业合作的金先生对外资企业税收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义愤填膺。他认为,国外的物流巨头企业有着技术先进、资金丰裕、实力雄厚和全球范围网络的较大优势,“如果还享受税收优惠的话,民营企业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据悉,我国对内资企业一般实行33%的所得税制,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交纳增值税等税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华注册外资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仅为12%。另外,外企还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即从盈利年度起前两年免交企业所得税,后三年减半)。
“没有办法,为了按时交货,我们只好用客车载货。”一民营物流企业的老总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不想缴纳十多万元的押金,目前他们公司只好采用这种冒险的方法,否则公司只有关门倒闭的份了。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企却能够轻而易举地拿到这些证照。
其实上述问题只是中国民营物流企业遭遇的不公平待遇的冰山一角。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贺登才介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专项调研发现,进入发展“平台期”的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由于受到经营环境、社会环境和行业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不小的障碍,“民营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急需改善!”
贺登才认为,民营物流企业面临一系列需要政府出面才能解决的政策环境问题。据悉,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税收、交通、全国性物流企业区域分支机构的设立、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货物的安全和保险、缺乏统一的格式合同、关于物流设施建设的配套、物流企业职工技能培养以及社会养老和保险问题等方面。
“民营物流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条件下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地方保护与区域封锁的问题、社会秩序和治安的问题、过多的行政审批及某些行业的腐败问题、社会诚信度缺失,甚至黑恶势力欺行霸市的等问题。“这些就像套在民营企业身上的一道沉重的枷锁,它让你跳不高、飞不远。”上述民企老总向记者抱怨道。
自身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营物流企业数量众多。据悉,目前仅民营快递大约就有100多万人从事这个行业,每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但其中并没有形成像中邮物流、中铁快运、联邦快递这样的一些具有整体实力的大公司。
“这是因为我们的民营企业太小、太松散。”宅急送公司总裁陈平认为,我国大部分民营物流企业要么是夫妻店或哥俩店,要么就是个人一股独大。这种状况对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这使得它们一方面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另外也很难在社会上融资,从而使得它们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建设。”
另外,陈平在对我国南方很多民营物流企业考察后发现,我国的大部分民营物流企业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战略定位,而是走“哪儿算哪儿”的盲目发展。“只要一出现有什么挣钱的活儿,大家都一哄而上!”上述民企老总透露道,这使得一些领域的利润越来越薄,为了生存,于是超载运输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也就见怪不怪了。
民营物流企业这种有钱就赚的思想使得它们的市场定位比较模糊,“这是我们民营物流企业现在的最大困惑。”于是就常常出现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却什么业务都可以做。但由于什么都不专,没有打开自己的市场和构建起自己的网络,“这使得我们的企业丧失了很多大好时机。”
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就自然不会出现高质量的服务。丢失货物、延误货物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此时这些企业在危机处理上又不到位,于是在ipt>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