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华以创新为引擎,突破传统养殖模式,以全链整合锻造韧性底盘,以村企共赢盘活乡土资源,以价值跃迁打开增长空间,探索出一条三产融合、城乡协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202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59.12亿元,同比增长5.4%。
链上发力:
纵横贯通锻造产业韧性
在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猪场,现代化多层立体猪舍颠覆传统养殖场景——恒温通风、智能饲喂、粪污循环系统高效运转,实现人管机器、机器养猪,1个人就可饲养肥猪4000头。“我们构建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商贸流通’一体化产业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内18座智能猪场联动全国27家屠宰基地,年出栏生猪310万头。”此外,公司引进各种肉制品加工先进设备,年可生产香肠、烤肠、小酥肉等肉制品3万吨,建立2条规模化火腿生产流水线,年生产火腿80万条。
当纵向整合遇见横向拓展,金华市黄氏鹌鹑专业合作社给出了另一种解法。其以金东区曹宅镇为总部核心,根植本地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辐射带动省内及福建、安徽、江西等周边省份,构建“总部统筹+区域分工”的协同体系,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增值。“我们合作社年存栏鹌鹑超3500万羽,鹌鹑蛋年产量超8万吨,整体规模可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合作社负责人黄群飞介绍道。目前,合作社鹌鹑、鹌鹑蛋等相关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带动合作农户年均增收超7万元。
合作共赢:
小庭院书写共富大文章
产业链向下扎根,共富链向上生长。清晨,婺城区竹马乡青梅里村村民刘小芬在自家庭院给鸭子投喂无抗饲料。“我免费领到20只青年鸭以及400斤无抗饲料。”她参与的“金婺蛋鸭”项目,通过“企业+农户”模式激活闲置资源。
该模式创新多种联动机制:企业向农户定向投放羽蛋鸭,提供培训,验收达标后包销;低收入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领养企业提供的产蛋鸭,饲料成本从售蛋款中分期抵扣;由政府出资委托企业代养“共富鸭”,年利润反哺全区低收入群体,本金滚动再生。据统计,“金婺蛋鸭”项目已累计增加村民收入800万元。
项目主导企业金华金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通过创新养殖建筑设计和养殖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养殖。该企业年供应鲜蛋2000吨,近三年产值达1.2亿元。
突破边界:
传统产业打开价值新蓝海
当智能猪场遇见主题乐园,当百年火腿碰撞年轻味蕾,金华畜牧业的创新浪潮正在冲破产业认知的藩篱。
在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上海游客张先生举着手机拍摄两头乌猪的表演:“这哪是养殖场,分明是迪士尼!”作为全球首家珍稀猪种主题乐园,该牧场将智能养殖中心、文化博物馆与欧式花园巧妙融合,开园以来累计吸引游客230万人次,创造营收2.3亿元,让传统养猪业蜕变为沉浸式体验经济。
在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更为激烈。“我们让火腿跳出年货礼盒,走进日常‘漫生活’。”公司副董事长马晓钟介绍,火腿冰激凌、火腿粽、火腿饼干等“漫”生活系列产品,打破了原有传统火腿产品销售的季节性和局限性,实现全年全时段销售,极大地拓展了公司的市场空间,重塑了整个火腿产业的市场格局。据悉,依托“金字”大众线、“巴玛”高端线、“新味和”文化线的品牌矩阵,公司产品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频繁出现,成为消费者选购火腿及相关肉制品时的首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