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苏北“物流金三角”物流链建设现代化
2020/9/17 11:11:38     来源:现代服务业智库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苏北“物流金三角”是指以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物流金三角”,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渐趋完善,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势头强劲。但目前江苏“物流金三角”的建设存在着合作协调机制欠缺,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经济联系强度较弱、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同质竞争较为明显等问题。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 “物流金三角”合作与协调机制;优化功能布局,做大做强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加强区域联动,共同推动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引导错位发展,形成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互利共赢局面。
  2019年12月,江苏正式提出,建设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江苏苏北“物流金三角”的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战略,致力于在省域内交通一体化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升级物流枢纽能级,推进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发展。2020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强调,产业体系必须自主可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自主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因此,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打造江苏“物流金三角”,将有利于更大成效地夺取“双胜利”,支撑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一、现状
  1、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首先,连云港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处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先导区和核心城市,具有海运、陆运相结合的优势;其次,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拥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第三,淮安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境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为一类开放航空口岸。可以看出,连徐淮三地连线所覆盖的区域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东北部,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的咽喉位置,具有发展物流产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渐趋完善
  连云港市近年来致力于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其中,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连云港区段业已建成,铁路货运站与港口码头基本实现“港站一体化”无缝衔接,同时加快连通徐州、上海、南京的高速和快速铁路以及大型民航机场的建设,打造立体化的港口群以及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徐州市目前公路总里程达到1.6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64公里,覆盖市域全部县级节点。铁路干线运营里程396公里,徐宿淮盐高铁实现通车,全市铁路专用线达59条,形成了以沿京沪铁路和京台高速轴线为纵轴、以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轴线为横轴的“十”字型双亿吨铁路通道。淮安市以航空、高铁、内河航运三大枢纽经济区为支撑,加快发展枢纽经济,淮安空港具有空域资源广、物流成本低、1.5小时航程覆盖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通航城市已达30座。
  3、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势头强劲
  作为江苏最大的港口城市,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15年的21909万吨上升到2019年的24432万吨,年均增长2.82%,其中,2019年连云港内河港货物吞吐量1406万吨,增长9.5%,海河联运量1153万吨,增长36.3%,内河集装箱量2.7万标箱,增长87.6%;徐州市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5.11亿元,较上年增长5.1%,其公路货运量由2015年的16909万吨上升到2019年的22613万吨,年均增长7.57%,铁路货运量则由2015年的979万吨激增到2018年的4796万吨;淮安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民用航空货运量由2015年的3754吨上升到2019年的10259吨,年均增长超过30%,2019年淮安民用航空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1.1%。可见,连徐淮三地围绕各自的地理区位特点谋篇布局,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成效较为显著。
  二、挑战
  1、“物流金三角”建设合作协调机制欠缺,深度合作不足
  苏北“物流金三角”的说法从正式提出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仍处于破题立论和战略布局阶段。2019年9月,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上,连云港港口集团与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控股投资发展集团、淮安空港产业发展办公室三方签约,共同打造“海陆空”多式联运立体交通体系。但这仅是停留在行业层面的浅层合作,三市间在“物流金三角”建设的协调机制、合作方式、信息沟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关键领域则尚未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依旧明显,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共享以及深度合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2、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物流效率不高
  虽然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规模增势强劲,但相比于江苏省其他地市,三地物流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和物流效率依旧较低,2019年,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在全省第5位,总量只有苏州市的四分之一,而如果按照全社会船舶拥有量进行换算,连云港港口物流效率只有苏州市的12.6%;徐州市2019年的公路货运量虽然全省最高,但按照每公里公路通车里程换算成的公路货运量为1.27万吨,排在全省第4位,效率只有无锡市的61%,而在周边各地积极改善交通物流条件的情况下,徐州铁路交通的相对优势也在减弱;淮安市2019年民用航空货运量仅排在全省第8位,主营业务收入只有南京市的3.5%,而如果按照航班起降架次进行换算,淮安空港物流效率只有南京市的14.6%。
  3、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经济联系强度较弱,一体化水平不够
  一方面,从城市经济圈空间结构分析的角度,运用经济联系量的概念衡量江苏各地市物流产业经济联系强度大小,以及特定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江苏13市中,苏州与其周边地市物流产业经济联系强度最大,达到14.6%,南京紧随其后,徐州排名第三,但徐州与连云港、淮安的物流产业经济联系强度却很弱,分别只有4.5%和5.1%;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产业融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熵值法测度近三年江苏区域物流产业一体化水平,计算结果显示,苏南地区物流产业一体化水平最高,达到0.84,连徐淮所在的苏北地区物流产业一体化水平虽高于苏中地区,但其一体化指数只有0.32,差距明显。
  4、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同质竞争较为明显,合作共赢意识不强
  从地理空间上看,连徐淮三地集中在江苏北部不足3万平方公里的地带上,物流发展战略空间纵深有限,物流产业供需资源相对饱和、单一,因此,江苏“物流金三角”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物流资源分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而在连徐淮三地最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中,几乎都可以看到类似于“打造‘四通’甚至‘五通’‘多式联运’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发展枢纽经济”等相关表述,这种各自为战、追求“大而全”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势必会引发更为激烈的物流资源的恶性竞争,再加上三地相对较低的信息化水平所造成的物流信息沟通与分享不畅,必将严重阻碍江苏“物流金三角”的建设进程。
  三、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合作与协调机制
  首先,成立省级层面的“江苏‘物流金三角’建设领导小组”,在向连徐淮三地传递省政府战略部署决心的同时,有组织、有规划、有目标地推进物流资源和要素区域内合理流动和共享;其次,徐州市牵头成立“江苏‘物流金三角’建设专题工作小组”,由三地定期轮值召开专题联席会议,研讨并确定“物流金三角”成员城市合作的组织形式、合作模式、议事规则、协调机制等;第三,建立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江苏“物流金三角”联动落地建设体系和标准,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第四,依托地方高校、智库平台和专家团队研究制订高质量打造江苏“物流金三角”的一揽子指导政策和策略,提高策略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优化功能布局,做大做强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主体
  加快构建连徐淮三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高效运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设置徐州陆港区和淮安空港区自贸衔接平台,用足、用好连云港自贸片区的相关政策。着力培育连云港港口物流市场,大力发展港航服务业,推进连云港港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资源配置港、增值服务港转变;徐州聚焦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目标,凸显“公铁水空海”多式联运优势,进一步优化陆港核心区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完善交通体系和功能设施,为陆港集聚资源要素、物流产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淮安围绕与徐州、连云港形成陆海空互为支撑的“金三角”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推进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新增1-2条全货机航线,加快实施省道327等机场集疏运道路。同时,开展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可行性研究,积极探索航空高铁联运新模式,加快建设辐射苏北、联通全国的高铁快运分拨中心。
  3、加强区域联动,共同推动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
  探索建立三地间物流产业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统筹规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布局,引导区域物流市场联动发展;加强苏北“物流金三角”与苏中、鲁豫皖相邻城市的深层合作,探索合作共建物流园区,共同拓展发展空间,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提升海运实力,完善铁路建设,提升航空货运功能,提高绿色货运比重。推广海关多式联运监管新模式,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区域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建立物流产业各类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物流运营平台跨区域合作。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4、推进差异化发展,形成连徐淮三地物流产业互利共赢局面
  探索建立跨区域物流资源分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重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政府内部考核制度,调动政府和市场主体积极性。探索建立物流产业区域互利共赢的税收征管协调机制和利益争端处理机制,促进公平竞争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连云港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历史性机遇,高质量推进战略支点建设,务实推进连云港海港与徐州陆港、淮安空港联动发展,建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徐州从服务全国和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全面提升陆港发展战略定位,大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陆港枢纽,建成沿东陇海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区域分拨中心;淮安抓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持续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全力打造东部沿海综合物流枢纽城市。
  (作者:张为付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敏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王洪平 江苏省统计局服务业处、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