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杭州市获批成为国家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2017年底试点期满结束。试点以城市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托盘标准化及循环共用为切入点,着力提高标准托盘(1.2m×1m)使用量和循环共用水平,推广应用标准化技术设备,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夯实物流标准化工作基础。
试点实施以来,浙江省商务厅积极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指导杭州市制定实施方案,完善资金管理,统筹试点推进。目前,杭州市试点已全部完成,并进行绩效评价,取得较好成效。
01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初见端倪。托盘拥有量快速增长,试点企业标准托盘拥有量由3.6万片增至31.8万片,增长7.8倍;租赁标准托盘数由1296万片增至6098万片次,增3.7倍。循环共用体系加快形成,依托“互联网+托盘”等新型运营模式,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由杭州向全省辐射。如千一物流搭建信息化运营平台,利用覆盖全省的109家实体物流站点,开展托盘(周转箱)循环体系建设,推动标准化物流设备在浙江省范围循环租赁。
02物流成本下降明显。得益于标准托盘的推广应用,试点企业带板运输率由26%增至36%,货损率降低75%,装卸效率提升2倍以上,物流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降低6.6%。如浙江太古可乐饮料公司通过实现“两个100%”(即从生产到仓储、从仓储到客户100%托盘化货物循环流转,带托运输100%),配合立体仓库使用,装卸效率提升90%,每年可节省人工费用144万元、仓库短驳费348万。华润万家采用标准化托盘及实施带托运输后,仅杭州物流配送中心一年即可节省物流成本1622万元,物流成本占商品成本比重从2.2%降至1.6%,降幅达27%。
03标准化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拓展。在推动快消品流通领域标准托盘运用的同时,积极向农副产品、药品流通等领域推广。农产品流通领域,积极推广应用周转箱(0.6 m×0.4m)等标准化设施设备,提升配送效率。如百代信息、大宏农业成立杭州杭农周转箱服务公司,与40余家企业联盟,共建周转筐租赁体系,并与外婆家等终端企业建立“无人收储区”,推行非面对面货物交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终端客户的全程不倒筐配送。目前已有2万余只周转筐投入运营,运输效率提升30%,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药品流通领域,积极构建以保温箱为载体的循环共用体系,发展专业化物流。如医智捷供应链公司研发保温箱,利用GPS、FRID等技术实现温度实时监控、开箱报警、全程监控、循环使用,确保医药冷链物流安全,并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医疗垃圾。
04物流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一是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整合。通过发展现代化、智能化交易平台,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高效配置,提升物流效率。试点实施以来,平台类项目入驻企业(会员)由23万家增长至101万家,增长3.4倍,撮合成交467万单,金额63.7亿元。二是促进企业孵化壮大。通过集聚企业产生规模效应,平台的培育孵化作用明显,如新颜物流、迪申物流两家公司借助传化公路港平台,年营业额分别从2014年的1.27亿、1.09亿元增至2017年的2.86亿元、1.67亿元。
05带动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发展。积极支持企业立足物流标准化,强化自主创新,发展智能制造,研制新型物流设施设备,提升物流效率。杭州娃哈哈公司研发一套智能化桁架机器人,通过批量产品整体装卸,实现产品自下线到出厂全过程无人运输和信息化管理,摆脱对劳动力的高度依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据测算,该系统投入运营后,单套设备每年即可节省人工成本45万元,预计全年可节省6750万元。
06物流标准化企业培育壮大。杭州娃哈哈集团、联华华商、菜鸟供应链、传化公路港物流信息平台、统冠物流、英特物流6家企业入选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重点推进企业,成为引领全省商贸物流标准化的重要力量。如联华华商以试点为契机,逐步将既有非标准托盘更换为标准托盘,并对相关物流设施设备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合信息化平台,带动供应链上下游环节共同推进标准化托盘应用。试点以来,联华华商标准托盘拥有量增长1.3万片,标准化率提升至28.3%,年降低物流成本340万元以上,有力提升企业效益。
杭州试点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上下游物流设施设备衔接不畅,部分企业缺乏月台、叉车等设备支持带板运输,影响运作效率。二是车辆限制较大,配送车辆存在进城难,加装尾板存在上牌难、年检难等问题。三是信息孤岛仍然存在,信息标准和使用规范还不统一,协作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制约平台功能发挥。四是社会协同需要增强,因更换标准托盘带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使用积极性不高。
下一步,浙江省商务厅将积极总结杭州试点经验,并加强推广,着力提升全省商贸物流发展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宁波国家级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支持宁波市在快消品、农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加快标准托盘应用,建立社会化托盘循环共同体系,支持与标准托盘相衔接的设施设备、服务流程标准化及物流链数据单元的信息标准化,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二是大力培育商贸物流骨干企业。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物流标准化示范企业、省重点流通企业,鼓励企业鼓励创新物流模式,运用先进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提升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三是夯实商贸物流发展基础。开展物流景气指数采集分析,优化样本容量,丰富采集内容,完善地市分指数,更好发挥对行业发展的指引作用。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