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跨境电商正成为中国外贸重要力量
2021/12/27 10:51:2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12月11日,“2021第四届全球跨境电商节暨第六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开幕,吸引了超过2000家参展商参展。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在开幕式上表示,跨境电商是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协会将携手100个集聚产业带,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平台赋能,建设跨境电商良性生态圈。
  跨境电商将全球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即消费者和生产厂家可以在网络世界中实现快速沟通和供需匹配,极大提升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跨境电商的发展与产业链的完备密切相关,同时对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再造作用。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跨境电商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规定的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条,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煤炭、钢铁、有色、汽车、船舶、交通运输、物流、批发零售、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条较为健全。此外,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让跨境电商澎湃发展有了更加强劲的底气。
  根据《2020跨境出口电商行业白皮书》,2020年以来,大量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加入跨境电商行业,其中很多初创型企业依托广大中国制造和数字化平台,熟练操作并完成选品、采购、销售、物流、报关、收款、结汇退税等复杂流程。业内普遍认为,疫情影响下跨境电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突破时间地点限制,精准对接客户需求,能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挖掘国际需求、增加外贸订单量提供大量机会。
  政策支持、数字赋能、思路转变,跨境电商正成为中国外贸重要力量
  卖家地域和类型更多元、全球布局加速、品牌意识增强、产品创新提速、响应能力升级——电商平台亚马逊发布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趋势报告,总结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的五大趋势。
  全球布局加速,在海外站点增加和海外仓建设上可见一斑。报告显示,亚马逊站点上有60%的中国卖家已同时运营2个以上海外站点,82%的卖家计划在现有基础上拓展新的站点;已有近50%的卖家同时面向消费者与企业及机构买家,借助多元配置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跨境电商海外仓数量已超1800个,去年一年增速就达80%,面积超1200万平方米。近年来,中国海外仓建设发展非常快,目前超过1800个海外仓分布在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据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介绍,海外仓建设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形势较好,与多国签署多项多边贸易协定,如RCEP、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等,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动力。
  跨境电商逆势增长,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和平台、企业的思路转变,更离不开政策支持。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推出支持外贸创新发展的有力政策。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围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离岸贸易、海外仓等6种新业态新模式提出多重支持举措。另外,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行正面清单等政策也正在积极推进。
  从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数字口岸,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试点,从优化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退换货监管,到大力建设中欧班列、国际海运等跨境物流运输体系,相关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负责人戴竫斐认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行业和卖家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演变,跨境电商正在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支持力量。”
  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一列满载着50大柜货物的中欧班列经贵州贵阳抵达莫斯科。这是贵州首次整列发出的中欧班列,标志着贵州开行中欧班列实现“零突破”。
  得益于“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模式和大数据支撑,来自贵州的正安吉他、电子器件、有色金属和陶瓷制品等实现“黔货出山”。据悉,首列直发中欧班列从位于贵阳综保区的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出发,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全程15天,运输时间较海运缩短了38天时间。
  中欧班列正成为跨境电商的一条陆上“动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延续强劲发展态势,开行数及运箱数同比分别增长43%、52%,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在国内,已有至少29个省区市开行中欧班列;在境外,中欧班列覆盖范围扩展至欧洲23个国家168个城市。
  进出的列车,繁忙的口岸,也是中国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生动缩影。中国经济的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日益彰显,是中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支持经济持续恢复的信心来源,也是跨境电商快速成长的秘诀所在。
  目前,国内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内备案主体已经超过14万家。其中,部分本土平台“走出去”,拓展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带动数千个中国品牌出海;一批独角兽企业创新柔性供应链,实现快速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鼓励建设海外仓,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是应对当前复杂外部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也大有可为。“对中国企业来说,积极鼓励更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其开展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有助于外贸稳中提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
  起步早、发展快,是中国跨境电商的优势,未来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这一优势也将不断扩大。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透露,我国在世贸组织、G20、APEC等多边场合已提出跨境电商“中国方案”,并与22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跨境电商国际规则制定。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