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浙江海事机制创新结硕果
2024/4/3 14:16:10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4月2日,记者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海事局近年创新推出“三纵六横”公共航路、“空港式”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管理、重点物资“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的“四直”绿色通道、保税燃料加注全链条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试行干线集装箱船舶“海上快线”计划等系列新机制,高质量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推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是浙江省最新发布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计划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海事局在在涉海涉港领域规划引导、安全监管与政务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力支持保障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助力港口集疏运高效、安全。
  在政策支持方面,浙江海事局根据港口发展需求,优化调整浙江沿海“三纵六横”公共航路,将外航路支线与宁波舟山港北部港区进出港连接航道纳入总体规划,为港口由大到强的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助力。
  在智慧监管方面,该局对浙江沿海主要港区实施“空港式”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管理,通过“一网通办”构建船舶进出港“一张时间表”,为每条船舶提前安排进出港“专用时间”,引导船舶使用经济航速按序依次直航进港,帮助航运公司实现“双碳”目标。依托浙江海上智控平台,对通苏嘉甬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动态实施全时段智能安全监测,依托“海事通”APP平台,为重点战略民生物资运输船舶开通“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的“四直”绿色通道,大大提高船舶进出港效率。
  在服务保障方面,创新保税燃料加注全链条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机制,在宁波舟山港率先开展全国首单港外锚地LNG加注、全国首单海上锚地集装箱船“船对船”生物燃料加注,宁波舟山港成为国内首个在海上锚地实现两种以上绿色新型燃料加注服务的港口。
  同时,在不利天气条件下实施“分时管控、分流进港、分段引航、分区锚泊”等靠前服务机制,依托港口立体监测网开展精准预警预控,通过安排部分船舶提前到内锚地待泊、对外锚地实施三级分区管理理顺锚泊秩序等措施,延长港口可作业时长最大程度减少生产“空窗期”,有效提升大风、浓雾等恶劣天气下港口生产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海事局正以宁波舟山港为试点,试行干线集装箱船舶“海上快线”计划。浙江海事局副局长施滨峰向记者介绍,“海上快线”计划就是在浙江海事局实施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提前制定发布进出港计划,方便船方根据班期提前预约抵达时间。数据显示,自2023年12月在宁波舟山港试点以来,已有包括青岛-宁波、洋山—宁波等10条航线,中远海运、地中海、马士基等大型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参与计划,累计节约燃油5140吨,减少碳排放1.6万吨,缩短待港时间826小时,节约运营成本约3220万元,促进了海上集装箱运输物流成本降低,提升了集装箱班轮的准点率、沿海集装箱运输的效率。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