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7/3/26 10:12:27 来源: 作者/编辑:
从国家商务部网站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化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消费安全,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支撑作用,商务部发布《流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此为商务部首次发布该类规划。
《规划》在全面分析流通业标准化工作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流通产业发展总体需求,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流通现代化,改善市场环境为核心,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国流通标准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基本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系统科学、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流通标准体系和科学促进机制,编制完成零售与批发、商贸服务、生产性服务、居民服务及流通基础设施等6大领域300项重点流通标准,全面改善流通标准实施与监督环境。
《规划》中说明了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此项工作的实施:
一是将着重完善流通标准化工作规范和激励机制,推动重点标准的出台。逐步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各级标准化组织为核心,各种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标准化工作制度。
二是继续积极争取财政和质监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流通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稳定和扩大标准化人才队伍,引导紧缺资源向重点工作领域倾斜,从根本上保障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流通标准化工作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荐标准化工作人员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的活动。积极借鉴、引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适用标准,提高国际标准采标率。
四是积极培育高素质的流通标准化队伍。加强流通标准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培育一支以各专业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为主的标准研究与制定、修订队伍。
五是强化流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建立由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标准化实施和监督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采标和达标活动,发挥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在标准化实施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推广和服务体系。
同时,《规划》中还提到了“十一五”期间流通标准的主要任务:
一是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提升市场功能,培育市场品牌,规范市场秩序,信用升级及良好行为规范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速度。
二是跟踪国际服务业标准发展趋势,制定一批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与居民生活服务业的相关质量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三是完善流通领域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在标准化实施中的作用,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化实施和监督机制。
四是加强流通领域标准宣传推广和咨询工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示范和辐射效应,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流通标准化推广和服务体系。
《规划》作为流通领域第一个标准化发展规划,是编制和实施流通业标准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文件。
一些企业反映,《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将加快流通技术的转化进程,提升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有效引导流通企业提供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促进流通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的完善。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