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物流政策法规)
首页>资讯中心>浙江(物流政策法规)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实施意见
2016/1/22 16:48:26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湖政发〔2014〕2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4〕21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我市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研发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劳动就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信息经济涵盖信息产业、信息化应用、信息消费、信息化和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等内容。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是我市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营造后发优势,实现跨越赶超,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是湖州未来培育发展大产业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产业发展、应用服务、基础建设“三位一体”,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信息经济大市,打造长三角杭宁国家信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为建设“四个湖州”、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三)主要目标。通过五年努力,信息产业成为我市发展的重点产业,产业占比达到18%以上,产业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不断优化;信息经济规模得到较快扩大,总量占比明显提高,信息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初步确立;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服务广泛深入,信息化发展指数(0.95)、“两化”融合指数(88)位居全省前列。积极创建“两示范”,加快建设“两中心”:
  (1)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深入实施区域、行业、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成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域。
  (2)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应用日益深入,电子商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辐射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增强,配套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实训模拟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使湖州成为全省电商大市、电商强市和特色电商之城。
  (3)全省智慧物流产业中心。集聚一大批以智能物流装备、智能电梯为主的装备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打造一批智慧物流园区和智慧物流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物流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智能配套、集成服务等四大体系,智能化物流装备应用电子和软件服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智慧物流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全省极具影响力的智慧物流产业中心。
  (4)全省地理信息产业中心。引进一批地理信息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以航空航天遥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软件研发、地理空间大数据计算与处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领域为主导的成熟地理信息产业链,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呈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地理信息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成为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大、技术创新强的全省地理信息产业中心。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全面推进智慧物流产业发展。以智能化物流装备、智能电梯等应用电子和软件研发与嵌入、智慧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平台建设三位一体,建设全省智慧物流产业中心。依托湖州省级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开发现代物流装备智能化所需的嵌入式软件、芯片、无线传感器、控制系统等产品,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新装备。引入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系统集成服务商等,与本地物流装备龙头企业融合发展,研究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完善的智慧物流行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以湖州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德清临杭物流园区等为载体,推进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利用RFID、北斗系统、智能仓库设备和系统等,构筑“智慧物流仓储”信息管理中心,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物流服务。
  2.提升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适应信息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促进传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组件等高端电子器件。进一步加大对传统优势电子原材料领域的创新投入,不断提升高端电子线、光纤光缆、光电晶体等智能信息材料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通过招商引智,抢抓电子信息智能设备发展机遇,积极发展物联网设备、车联网产品和智能可穿戴等整机产品。
  3.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德清县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成为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大、技术创新强的国家级地理信息高技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省测绘与地理信息数据异地存放中心、航拍数据处理中心建设,构筑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地理信息海量数据分析、处理和深度应用,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价值链。大力开发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的软件平台和网络地图等相关产品,推动北斗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与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在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物流监控、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培育地理信息消费市场。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的研发,逐步发展现代测绘装备制造、导航设备制造和地理信息应用智能终端产品等地理信息制造业,促进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和现代化。
  4.培育发展大数据和云服务产业。抢先布局大数据产业,构筑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传输、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的大数据产业链。支持吴兴区、德清县引进国内外大数据服务和云服务龙头企业,为建设高水平大数据和云服务中心奠定技术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中国联通(德清)金融数据中心建设,在做好数据存储和灾备中心的基础上设置金融数据分析和服务平台,为全省金融机构提供精准、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积极推进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在电子政务、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信用体系、企业服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形成若干个在全省具有示范意义的大数据、云工程和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加快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云工程和云服务龙头骨干企业,突破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产业的自主可控。
  (二)扎实推进信息化应用
  5.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扎实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登高”。大力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双百”行动,三年内培育形成300家市级以上示范试点企业、300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以规上企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三个重点环节的示范试点培育,在设计与制造集成、管控衔接、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领域,开展关键环节集成应用示范,引导企业信息化实现“登高”发展。以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开展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和总部型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培育建设,助推地区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以每年列入“小升规”计划的小微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2)着力抓好细分行业信息化应用。大力开展细分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以物流装备、智能电梯、农业机械为重点,引导开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传感器、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提升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蓄电池、金属新材、化纤、印染等易污染、高耗能行业大力推广精细化、柔性化生产管理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低能耗优化作业调度系统、能源管理系统(EMS)、能源利用综合平衡和调度管理系统,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物)监控和清洁生产的水平。在绿色家居、纺织等行业加强研发设计的信息化、营销体系的网络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3)深入推进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建设,重点抓好长兴县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县、德清县省级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吴兴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区建设,争创一批省级以上“两化”深度融合“机联网”、总部型、贯标示范试点企业,培育一批县级以上“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企业(项目),不断深化德清生物医药、长兴蓄电池、织里童装3个省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智慧园区”试点,着力打造全省“两化”深度融合新样板,推动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6.创新发展电子商务
  (1)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传统商贸企业”、“电子商务进生产企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进社区”、“电子商务进海外”等“五进工程”,形成应用更加广泛、发展更加集聚、特色更加鲜明的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圈。支持大型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平台,提高网上集中采购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平台转化。加快推动特色纺织、金属新材料、绿色家居、先进装备业等特色产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重点在纺织服装、旅游休闲产品、椅业、竹木地板等领域推广B2B、B2C、C2C等模式的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扶持织里童装、南浔地板、安吉竹制品等具有产业基础、与实体市场互动的网络市场,促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支持童装企业创新商务营销模式,推动门店向集销售、体验和物流为一体的新型门店升级,实现O2O新型商业模式。
  (2)强化电子商务平台支撑。依托我市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推进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创新支付手段,推进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信用查询、监测监控、法律咨询和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服务支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海关报关监管方式和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提高通关便利能力,促进我市工业“3+3”产业和童装、电机等块状产业开展跨境B2B、B2C等贸易。鼓励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增值服务。
  (3)培育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强互联网金融产业培育,关注互联网金融带动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鼓励发展契合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态。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进金融机构信息系统更新升级。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发展,重点探索和扶持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整合金融服务机构大数据和公众信息大数据,建设互联网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为P2P借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信用、风险分析与预警等服务。
  7.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
  (1)深化“智慧织里”省级试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332工程”(〈通信网、传输网、传感网等三网络〉、三平台〈智慧云平台、数据交换平台、运营平台〉、两中心〈综合指挥中心、云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光网织里、无线宽带城市等智能基础设施的优化提升,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城管、交通、社区、政务等重点领域智能化应用,重点建设新居民卡管理系统、社区家庭服务系统、基于GIS的综合应用系统、城市移动执法系统、童装电子商务和政民互动等平台,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平安、兴业、宜居”的现代化智慧型小城市。
  (2)促进电子政务智慧化转型。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统一应用云计算服务,实现对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集中,促进电子政务的集约化建设。全面整合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和地理信息四大基础数据库,建成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全市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和共享。建立政务信息共享资源目录,对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组织,形成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政务信息服务模式。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社会化利用。
  (3)深入推进“智慧环保”建设。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环保政务、公共服务和环保应急联动指挥等方面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对湖州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管和保护。建立危险废物产废企业动态数据库,实现各危险废物产生、转运、处置全过程信息跟踪和可追溯。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预警处置,实现与环境监察移动执法联动。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建立智能化水治理系统,形成水源治理电子图,实时监测水源质量,实现动态更新,全面保护湖州市水生态环境。
  (4)大力推进民生领域智慧化应用。整合全市群众诊疗信息、健康档案等数据资源,建立市县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二级以上医院电子病例共享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影像、检验、心电、远程医疗等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全市统一的集网站、手机应用、微信一体的湖州健康服务平台。着重做好交通综合信息的整合开发,重点推进电子车牌(RFID)、高清视频、GPS/北斗等感知体系建设,建立智能公交系统、统一的出租车电召服务系统、智能泊车管理系统等,优化城市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联动服务。
  (5)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围绕安吉县、南浔区等县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从信息基础设施、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等方面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加快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一云多屏”综合服务平台,在景区、公共休闲场所等配备电子查询设备,为游客提供快速、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建立全市智慧旅游指挥调度中心,打造集合旅游综合数据库以及指挥、协调等为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8.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电子化管理,实现“按图说话”。实施农业技术数字化改造工程,探索农业技术远程在线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等“智慧”农业项目建设试点,推广水产养殖、大棚种植等农业现代化智能控制系统和食品溯源管理系统。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区域集聚平台。
  9.促进全社会信息消费
  依托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吴兴多媒体产业园等发展以智能手机、智能信息终端研发生产、笔记本电脑配套生产等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品档次,增强信息消费供给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惠民工程,重点搭建智能安防、居家养老、文化教育、健康医疗及社区服务等新型信息消费平台,营造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一体化新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打击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信息市场秩序,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
  (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0.优化提升宽带网络。加快“光网湖州”、“宽带无线城市”建设,实现20万户以上用户光纤到户,主城区推广百兆光纤入户,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800G以上,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提高全市网络服务能力。优化农村宽带网络布局,农村区域实现8M以上接入速率的100%覆盖,20M及以上光纤接入的大范围覆盖。加快互联网骨干节点升级,提升网络流量疏通能力,全面支持IPv6。优化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架构,扩容网间带宽,保障连接性能。加大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力度,3G、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协调推进LTE商用发展,加快无线局域网重要公共区域热点覆盖。开展宽带网与电视网的融合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全面提升网络、平台质量。深化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大力开拓内容服务、增值服务市场,支持IPTV、互联网电视、云媒体电视、手机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等融合业务应用。
  11.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充分运用云计算的理念,按照国家规定的数据中心能耗标准,建立弹性可扩展、高效节能、分布式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动态资源管理、虚拟化、弹性计算等技术建立云计算平台,为全市各项智慧城市应用提供平台支撑。基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搭建虚拟化服务器资源池,按需分配计算资源,形成服务于智慧城市应用的服务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服务于全市的、分布式的虚拟化云存储资源平台,为智慧城市所有应用系统数据提供公共存储空间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湖州市信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与湖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合一,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市信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信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市信息经济重点工作推进和重大项目建设。各县区要成立相应推进组织,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二)强化规划引领。组织编制《湖州市发展信息经济总体规划》,将发展信息经济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各县区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相应规划或实施意见。
  (三)提升承载能力。根据湖州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全市统筹谋划、优化布局,高水平规划建设信息经济建设发展的特色小镇、特色园区。省级产业集聚区、高新区要把发展信息经济作为重点任务,规划发展空间,保障区内企业对资源要素的合理需求。
  (四)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省鼓励信息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在信息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调整和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结构,加大对信息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设立湖州市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构建发展信息经济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和省级信息经济重点项目、优势企业、产业基地(园区)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强化内育外引。大力培育我市信息经济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引导和支持我市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促进我市企业与全球信息经济同步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外来资金利用水平作为加快信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重点引进一批信息经济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公司到我市投资发展。
  (六)加强人才支撑。加强党政干部信息经济知识培训,并纳入党校培训计划。加强企业负责人和信息经济人才培训,分县区、分行业、分企业规模开展信息经济知识培训。加强信息经济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推进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在人才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进人才引进“万人”计划,面向国内引进一批拥有前沿技术的核心人才及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梯度培养一批面向信息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七)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要把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高度,加大网络安全投入,重点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党政机关重要信息系统、能源、交通、金融、社保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应用系统安全保护。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两化”深度融合、电子商务等经济领域的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管,确保经济安全。对信息化项目、技术、产品和服务建立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保证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八)建立评价机制。开展信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建立符合湖州市信息经济发展实际的评价体系。搭建湖州市信息经济评估评价平台,建立健全全市信息经济统计调查和科学评估制度,强化信息经济统计、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为全市信息经济发展和目标考核提供依据。
  附件:湖州市信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4年9月25日
  附件
  湖州市信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陈伟俊
  副组长:董立新
  成员:施根宝(湖州开发区)
  陈亚明(市政府)
  周永良(市政府)
  李晓良(市委组织部)
  楼婷(市委宣传部)
  胡国荣(市发改委)
  熊全龙(市经信委)
  潘音(市教育局)
  王志芳(市科技局)
  杨军慧(市公安局)
  汪少华(市民政局)
  周建明(市财政局)
  王树(市人力社保局)
  朱仲华(市国土资源局)
  祝时伟(市建设局)
  房石磊(市交通运输局)
  杨建明(市农业局)
  凌伯勋(市贸粮局)
  褚连荣(市外经贸局)
  宋捷(市文广新局)
  施会龙(市卫生局)
  徐林财(市人口计生委)
  朱鸿(市环保局)
  张国兴(市统计局)
  干永福(市旅游局)
  章新泉(市安全监管局)
  莫雨民(市行政执法局)
  许宏(市市场监管局)
  杨中校(市质量技监局)
  蒋育琴(市法制办)
  葛伟(太湖度假区管委会)
  王晓军(市行政服务中心)
  潘华明(市金融办)
  佘光亮(市安全局)
  黄德超(市国税局)
  梁升(湖州检验检疫局)
  殷杭俊(湖州海关)
  陈振华(市邮政管理局)
  郑锦国(市人行)
  陈锡祥(国网湖州供电公司)
  蒋运华(电信湖州分公司)
  魏强(移动湖州分公司)
  姚海峰(联通湖州分公司)
  尹金泉(市无管局)
  陈发瑶(湖州广电集团)
  刘剑虹(湖州师院)
  周家健(湖州职院)
  奚立明(市信息中心)
  陈屹(湖州华数)
  方安明(市经信委)
  丁仕江(中国通信服务湖州公司)
  王琴英(德清县政府)
  吕志良(长兴县政府)
  沈铭权(安吉县政府)
  吴智勇(吴兴区政府)
  吴继平(南浔区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熊全龙兼任办公室主任,方安明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办公室成员,责任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湖州军分区,
  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各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9月30日印发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