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有哪些带动效益?(上)
2015/3/27 16:56:39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

 □ 中交协快递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 刘建新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对于洗牌进程不断加速的快递行业而言,无疑也是当前众多改革议题中颇受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年初以来,国家邮政局新批准经营国内快递的嘉里大通、欧西爱司、雅玛多等三家外资物流公司已开始运作,而原有快递牌照的外资企业经过申请获批,也扩大了国内快递的经营范围。表明国务院去年9月常务会议关于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的决定开始落地。这一决定绝不仅涉及快递业,应以更大的视野来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快递业的带动效益。

一是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步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策部署,其重点内容就包括放宽投资准入、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其核心观念是互利共赢。我国快递市场需求旺盛,竞争比较充分,才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黑马”脱颖而出。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40亿件,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51.9%;同年快递业务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2045.4亿元),同比增长41.9%;两个增速都远高于同年GDP7.4%的增速。而且本土企业靠竞争稳定占据了国内80%的快递市场份额。从开放情况看,各类所有制的快递市场主体俱全,国际快递业务已基本对外资开放,主要城市国内快递业务也已部分对外资开放。但同时,相比国内海、陆、空等物流市场的开放程度,快递业仍存在着开放的尺度小、审批严、中外企业国民待遇差别大等情况,与多数国家快递业的开放相比也较保守。李克强总理主持的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大政策取向。”扩大开放,让快递业更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发挥其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更好地统一起来的示范效应。

二是履行入世承诺,给予外资物流企业平等竞争的国民待遇。2001年底,我国经过13年从复关到入世的艰苦谈判,终于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为的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拿到进入全球大市场的“入场券”,以开放融入国际经济主流,促进国内的改革发展。WTO的非歧视、透明度、开放性、公平竞争和国民待遇等基本原则反映的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并为加入WTO的各国政府所接受与遵守。

我国入世谈判的重点是开放服务业。当时除了对外做出了对已经开放的所有领域不允许倒退的“水平承诺”外,对国内物流业具体承诺了将在5年内分阶段开放。由于入世谈判前我国早已放开了国际快递、包裹等寄递业务,而邮政系统还处于“政企合一”的体制,规定了“现由中国邮政部门依法经营的服务除外”的限制条款(指国内信件寄递等邮政业务)。到2006年我国除邮政与部分快递业务外,兑现承诺,全面开放了物流业。2007年邮政系统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才为邮政服务业的市场化奠定了体制基础。2009年新修订的《邮政法》实行,规定了对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市场化的快递服务业务分业管理,对邮政市场实施监督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给予民营快递企业合法经营的法律地位,对快递业务实行行政许可制等新规定,并明确“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的限制性条款。而对于当时快递业争议极大的邮政实施单一重量的专营方式,即国内信件(含快递)“XXX克以下由邮政专营”和“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草案条款,国家决策层遵重民意,决定暂时搁置。为本土企业间国内快递业务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法制条件。

近五年来,以民营快递为主体的国内快递市场持续发展,特别是网购大潮带动了快递包裹量增长并成为快递业的第一动力。但同时,快递市场供需不平衡,尤其旺季,包裹快件爆仓、服务能力不足、快递延时、损坏,投诉增加等问题突出,供需矛盾今后仍将长期存在。要解决困局,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开放市场,以市场化的思路配置资源,调动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所以,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进一步放开国内市场”。“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而业界多数认为,也应当加快国内信件快递业务的开放,同样有利于增加快递服务的公平竞争、市场供给和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性。

三是促进中外企业互利共赢,提质增效,加快国内快递与物流业转型升级。我国已是快递大国,但还远不是快递强国。与发达国家快递业的差距明显。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快递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普遍性的粗放经营、拼价格、轻视服务质量、高成本低效益、诚信不足,以及行业规制与市场环境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尽管快递市场的规模大、增速快,但是快递件均收入却持续下降(参见表1),许多企业经营困难。2009~2014年,国内快递的件均收益始终仅为国际快递件均收益的约八分之一(参见表2)。表明本土快递业的整体效益低迷,市场竞争力弱,处于快递服务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从企业比较看,大型外资企业如四大国际快递早已发展成为业务多元、服务优质、科技领先、运作成熟、全球网络的跨国物流集团,是“世界500强”的常客。而国内除了中国邮政集团凭借多年的规模优势及银行业务,近年开始进入“世界500强”外;民营快递群体还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与劳动密集相结合转型的起步期,业务才开始从单一快递服务向多元化拓展并试水国际化经营,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参见表3)。而加快转型的最好途径,就是与领先的外资企业同台竞技,在实战中学习。例如,借鉴他们以客为尊的服务意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产品开发与营销战略,以品质服务为主导价格为辅的竞争策略,规范的标准化运营体系与严格成本控制,科技化、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与员工培训体系等。新常态已允许外资企业投资、参股、重组国内快递企业,发展混合经济。通过深度合作,有利于建立起中外快递企业间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互利共赢;加快全行业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正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期待的,“让国内外快递企业同台竞争,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使广大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增强快递业的市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 

快递市场为什么扩大开放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对于洗牌进程不断加速的快递行业而言,无疑也是当前众多改革议题中颇受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四是以开放促改革,倒逼政府改革,优化快递物流市场发展环境。新常态表明我们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本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快递与物流领域,政府部门虽然也在努力转变职能、改进服务,但是其改革的速度、深度与效果仍然滞后于快递物流市场的发展,表明了该领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例如:

●简政放权与便利化服务难。这是本届政府力推的改革重点之一,而现行的快递行政审批制度在多方面不能适应快递与物流业网络化、多元化的发展。据反映,建立一家全国性的网络化快递企业需要众多流程手续,如果需要新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前后约需要150天,而企业常见的变更地址、法人等事项,也要经历漫长的流程;影响了企业把握商机与行业发展。

●营改增试点问题解决难。税改的初衷是减少企业的重复纳税与减负,而试点的情况却使快递物流企业面临新的同业不同税(多税种、多税率),许多企业税负不减反增,虽然企业与行业组织多次呼吁改进,却总得不到解决。

●决策效率低,部门利益固化。快递专用车型本应是快递业最急需解决的,早就应当解决好,且可借鉴的国外快递车型很多。而我国快递业的大发展如果从1992年民营快递诞生算起已有23年,市场规模都做到了世界第一,但至今快递车型还难有定论,更别说量产、上路了。结果是大量被迫改装的非邮政快递车辆无奈成了有关部门长期“治理违规”的罚款对象与固定收入。

●部门间的协调难。便捷、环保的电动三轮车是在市场检验中成为了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标配的,邮政监管部门也推出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但是其他部门的“一纸公告”就能对城镇的百万辆快递电动车一禁了之,不仅让企业成本猛增,更使快递、城市配送的服务效率立马减半,引发消费者不满,让市场很受伤。

●不平等竞争多年,同业不同策依旧。非邮政快递车辆进城难、办证难、道路通行费高,加上被乱罚款,成为推高非邮政快递企业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据有关协会统计,我国道路车辆一年罚款达2700亿元,快递与物流企业苦不堪言。

更让人心凉的是,面对来自市场的怨声载道与舆论热议,以上种种问题,有关部门却至今没能有效协调和解决;还有监管不力、地方保护甚至腐败滋生等问题,如此年复一年,人为地增大了快递与物流业的发展困难。反映出一些管理部门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问题不少。

物流业作为复合型的服务产业,涉及部门多,管理确有难度。但是任由九龙治水,协调不力,使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难以落实,甚至让改革长期滞后于市场发展,必然会影响企业和民众对改革与未来的信心,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就难怪坊间有“政策不出中南海”的议论了。为了实现发展的新常态,必须要打赢政府改革的攻坚战。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强调了政府改革与履责,提出“要坚持放管结合,确保快递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要求完善快递经营许可程序,加强资质审核;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推动快递与多业的联动发展,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顺畅对接,解决城市快递车辆通行难、保障寄递安全等。能否落实,最终还是要让市场来检验,并要得到企业与消费者的认可。

五是以快递市场开放带动国内消费、增加就业、优化结构和服务业发展。由于有快递业的战略支撑,助推了近年电商网购业的高速发展。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已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45%;同年网民规模达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5.5亿,网购与快递服务正在改变亿万百姓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在就业方面,快递业已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而电子商务业带动的就业岗位则在1000万以上。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今后服务业将成为我国的最大产业、最大的就业渠道和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源。因此,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未来的快递业寄予厚望,要求“推进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也能促进物流业上台阶,进一步搞活流通、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积极出力。

六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拓宽中国企业“走出去”对等开放的国际物流市场。对等外交是国际惯例,国家间的经贸关系也以对等开放为普遍原则,才有了我国入世时与WTO成员国一对一谈判具体开放双边市场的艰苦历程。改革开放近4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在多方面开始名列全球前茅。如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制造业国家、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最大旅游客源国、最大电商交易规模国(跨境电商网购已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外汇储备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联合国贸发会议宣布2014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128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860亿美元)而越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吸引外资的金额,对外投资也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战略与加快互联互通的举措受到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同时国内的开放机制也在提速,上海自贸区试点扩容到多地,其28项创新政策今年在全国推广等等。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初步具备了大规模“走出去”的条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装备“走出去”,各界呼唤包括快递与物流业在内的中国服务也要跟上来。而扩大开放快递市场,无疑优化了对等开放的条件,有利于本土快递企业服务中国“走出去”,进入更多国家的快递物流市场,平等参与国际竞争和服务,加快提高自身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完)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