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班轮业繁荣期即将见顶?
2006/8/25 13:26:49 来源: 作者/编辑:
在过去的一年中,欣欣向荣的航运市场环境激发出远洋承运人锐意造船、广开航线的巨大热情。然而就在班轮业规模扩张蔚为潮流之际,有专家对此表达了忧患意识:全球班轮业繁荣期,要碰上终结者了。
随着先前预定的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陆续出厂交船,班轮市场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经历了一场由于需求增加导致的梦幻般高租金和永不满足的船舶吨位需求以后,由于供给对于需求的跟进,集装箱船舶市场在最近几个月正在经历慢慢的退温。尽管对大型船舶在经历市场衰退时是否比小型船舶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这一点上还有争议,但是大型船船东仍然不得不面对美梦破裂的不期而至。
去年,大多数业界人士估计在东西主干在役船舶因远东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将足够消化大型集装箱船舶艘数的增加。现在看来这一论断是正确的。然而,这一论断还需要一些额外条件,例如,必须竭力克服在年初已经明显出现的某些航线上合适船舶的缺乏。另外,去年对于南美贸易线路而言也是表现极佳的一年,已经促使大量运力投入到这条北南贸易航线上来。
船队发展
这里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应该修订一直以来采用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分类标准,这里所说的大型船舶是指3300TEU以上的船舶,而不是以往用过很多年的2500TEU或者35000载重吨以上的标准(2500TEU-3299TEU的船舶将会出现在中型集装箱船舶评论中。为了保持历史的连续性,所有的数据都作了相应的调整)。
在Lloyd''sShippingEconomist(简称LSE)的上一年度分析中,预计2005年3300TEU及以上船舶将增加105艘,但是实际上公布的数字比这个预测稍高一点。这个差异主要是由于中海集运在国内船厂订造的4250TEU船舶交付数量的增加。
2005年117艘实际出厂集装箱船舶共计702600TEU的名义箱量,相当于目前市场运力的10%。两项数据都达到了年度出厂数字的新高,但是未来三年内的增长将远远超过2005年。由于没有船舶的报废,所以2005年船舶总数由744艘增加到861艘(见表1)。
分船舶大小和出厂年份的船队演化数据见表2,从中可以看到巴拿马级和超巴拿马级船舶的增长轨迹。正如预期的一样,“超级超巴拿马级”(VLCS,7300TEU+)船舶在数量上有一个大的跨步,一共有34艘在订造中。然而,7300TEU以下的新造超巴拿马级船舶则有下降的趋势,仅增加了22艘,这是近些年来增加艘数最少的一次。另外,船东不仅大量集中建造超级超巴拿马级船舶,而且大量集中建造巴拿马级船舶。
与2005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船只都交给了不定期船船东,而不是班轮营运商(两者分别得到69艘和48艘)。而巴拿马级船舶更是如此,德国的船东(非定期)控制了60艘船舶中的32艘以上,而班轮营运商得到的所有吨位就是中海集运的10艘4250TEU型船和万海航运的5艘4250TEU型船。
然而,所有的不定期船公司和班轮公司签订了长期的租用合同,并且有些合同还包括到期时的购买选择。
航线配置模式
从2005年的航线配置变化中不难发现,事实又一次证明运力需求增长的关键是来自中国出口的增长,这一点导致了从中国到其出口市场欧洲和美国线路上运力需求的增加。另外,一些往来远东的北南线路和穿过亚洲到中东和次大陆的线路运力需求也出现了增加(见表3)。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超大型船舶(VLCS)被用于欧洲航线(从25艘增加到51艘),而只有8艘用于跨太平洋航线——这与大家的预期基本相同。
稍微小一些的超巴拿马级船舶的情况由于两条多边贸易线路在年内的拆分而显得模糊。然而由于亚欧钟摆航线一向比亚洲北美航线所用船舶要多,那么在2005年我们却可以相对地看到前面线路运力增长要明显快于后面的线路。
至于大型巴拿马级船舶,则在跨太平洋航线上比较受欢迎,一共在两条主要线路上被吸收了30艘,几乎是新增船舶数量的一半。而其中又有18艘配置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全水航线上,说明了这条航线营运的扩张。
这里还要提到的是,远东到中东次大陆航线运量扩张得比较厉害,但是并没有吸收很多大型船舶,只有3艘是在3300-4299TEU之间。然而,随着运量的增加和航线的整合,对大型船舶的需求将呈现出明显的趋势,2500TEU-3299TEU之间的船舶由26艘增加到47艘,这也是对未来配置大型船舶的有力预示。表4列出了干线上配置的3299TEU以下的船舶数量,以及更加细化的大型船舶分航线的配置。
船队扩张
去年年初的大型船舶订单数量非常令人吃惊,一共有600艘超过2500TEU或者35000载重吨的船舶,总运力达324万TEU,几乎相当于目前市场上所有大型船舶运力的71%。即使按目前所用的区分大型船舶的新的标准,总数也有465艘。
考虑到目前造船费用的昂贵和现有的足够多的订单,我们一般会认为造船市场的增长趋势会下降。但是,去年上半年又有1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