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遭遇钢材冲击波
2005/4/1 8:55:05 来源: 作者/编辑:
在杭州新世纪金属材料现货交易市场,几百家经销户都以观望的心态等待着,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将上涨71.5%,它也将对整个钢材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钢材涨价风波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始了,一个经销点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今年一开年,杭州的钢材市场就经历了一场涨价狂潮,足足涨了近千元。
铁矿石价格飙升,专业人士算了一笔成本账,这将使我国钢铁企业的每吨钢成本上升300元左右,加上焦煤价格上涨因素,预计每吨钢成本将增加约360元。若不出意外,2005年国内钢材价格平均涨幅将达到20%左右。面对这样的形势,采访中不少浙江企业都表示,在这样的原材料涨价潮下,浙江制造压力巨大。
电器业:节衣缩食渡难关
钢铁就像其他工业的“粮食”,对一些原本就竞争激烈的下游产业,尤其是原先就利润空间不大的电器行业而言,作为重要原材料之一的钢铁大幅涨价,无疑雪上加霜。
“原来我们一件产品的成本是1.6万元,现在需要2万元,个别产品的成本甚至接近3万元。”中国人民电器集团以生产工业电器为主,钢铁价格的上涨使得部分以钢铁为原材料的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了25%~30%。“原材料是硬通货,我们也没有任何避免不利因素的办法,只能靠内部管理来开源节流。”国际贸易部经理叶向宇这么告诉记者。
或许对品牌价值达32.39亿元的中国人民电器集团来说,钢铁提价只是暂时的“节衣缩食”,但那些刚刚起步或者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则面临更大的困境。于是,从去年开始,工业电器行业出现了全行业提价,根据不同产品的利润提价10%~20%不等。虽然提价并不意味着成本压力解除,但业内人士对此的评价是:市场对工业电器产品还有相当的需求,提价至少缓解了原材料成本增加对工业电器企业的冲击。
造车民企:磕磕绊绊过日子
汽车生产厂家同样是钢铁制品的大用户,但它们的日子过得更加磕磕绊绊。而在浙江,原先民企造车热也遭遇寒流。原本准备今年6月推出中级车的奥克斯,中途夭折,并宣布全面退出汽车制造业。这期间,钢材涨价引起的造车成本增加以及由此产生的造车民企生存空间严重受挤压的话题也一时很是热门。
据了解,一辆重1吨~1.6吨的轿车,60%~70%是钢铁的重量,钢铁占生产成本比重为15%~20%。可见,铁矿石价格的提高必然导致汽车生产成本的提高,“现在汽车行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价格不停地下降,成本不住地攀升,进口车不断地进入,铁矿石价格的上浮自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缪雪中面对目前的汽车市场,在充满期望的同时也备感压力,吉奥主要生产越野车和皮卡车,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皮卡的农村市场是吉奥公司的主要目标,但同时,利润空间的紧缩也迫使他们寻求降低成本的出路。
“重点还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并尽可能地降低材料供应、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提高达到一种平衡。”缪雪中说,现在已经远离了汽车暴利年代,重点还是应该通过销售、售后服务的提高来拓展市场,薄利可以多销么。
机电业:以技术含量换成本
总产值高达7.5亿元的中国宝石缝纫机有限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钢材提价的影响。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加富介绍,因为钢材在企业总成本中占45%的高比例,钢材价格每上涨一分钱,他们的年成本就要上升14.52万元!
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加富却显得相当乐观。“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用他的话来说,原材料提价最多5%~8%,远不如最近的劳动力工资上涨和出口退税点数减少的影响来得大。如果这样的影响就会导致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生存不下去,那么它早就倒了。真正可以带来很大利润空间的是技术。
房地产:钢材涨1000元/吨,造价增加20元/平方米
建筑业是用钢大户,钢材消耗主要在房地产业。“建筑成本有所增加是肯定的,但未必会向终端消费者转嫁。”负责成本核算的金都房产经济管理中心负责人直言不讳。
事实上建筑成本的提高并不是今年2月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以后才产生的,从去年开始,钢材、水泥、玻璃等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据专家推算,这些因素推动建安成本提高了10%左右。
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具体化,相当于每吨钢材涨价1000元,意味着每平方米房子的造价增加20元。这是一个不小的增幅。但是,房地产与其他行业不同,到目前为止,它的利润空间比家电、五金等行业来得大。另一方面,承建单位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通常会共同承担原材料上涨之后的成本压力,如此单方分摊的就少了。
说法
浙货面临新一轮洗牌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