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世界上物流发展最早、也是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除企业自身对物流管理技术的不断深入挖掘外,日本政府根据本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需求,在不同时期制定的物流业发展目标、实施方法以及政策措施,对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把日本政府为推进物流业发展制定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大家,希望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物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新《大纲》新目标
日本政府于1997年4月首次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该《大纲》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宗旨,制定了三大发展目标。一是“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提供最便利和高度魅力的物流服务。”二是“以不妨碍产业布局竞争力水平的最小成本,提供物流服务”。三是“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环境以及交通安全等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趋势愈发明显, 200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新大纲》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一是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市场。二是努力创建一个能减轻环境负担的新的物流体系和可循环型的新社会。并提出至迟不超过2005年实现目标的时间要求。
三大规划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新大纲》提出了构筑三大物流系统的规划。
一是构筑高效运行的物流体系。
《新大纲》要求,无论是国内物流还是国际物流,都要努力缩短供货时间,提高准时性和便捷性,降低总成本,注重环保。货主和物流企业也要努力实现整体物流的高度化、效率化。具体做法是:
1.构筑高水平、整体效率化的物流系统。
政府必须从强调整体物流系统效率化出发,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创建良好的物流环境,以便更好地调动民间企业的积极性。
2.增强国际物流据点的功能。
要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消除瓶颈,增强国际物流据点的功能。《新大纲》提出要注重重点、中枢国际港口和大城市重点机场、高等级干线公路网的建设,并使港口、机场、公路之间的通道和相关物流设施有机组合和贯通,同时还必须运用国际产业组织的新技术,使现有的物流设施管理高质量化和高能力化。
二是构筑符合社会效益的物流系统。
具体做法是:
1.提高运输工具的单位燃料能量利用率,从提高卡车运输效率出发,推进车辆的大型化、信息化和共同利用化,改善干线公路质量,确保道路通畅。政府对物流据点建设,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2.努力增强铁路运力,缩短运行时间,实现各种运输工具间的运力转换和衔接。尽量利用环境负荷小、运力大的铁路运输和沿海航运,到2010年前,长途杂货运输中,铁路和国内航运货物的比例要超过50%。
3.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尽量促进民间企业自行管理。比如,选择对环境负担小的运输工具,货主和物流企业自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
三是构筑有利于国民生活的物流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要求提供能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的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并且还要求改革行政体制,提倡开发有创意的商品。为此,《新大纲》要求,政府应在事后确认型的市场监督条件下,确保稳定而通畅的物流,方便消费者。在城市建设、街道布局中充分考虑物流通畅问题,特别要考虑发生火灾情况下如何保证市民安全问题。
为了尽快实现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实现三大物流系统,加速推进物流业的发展,《新大纲》确定了工作重点,明确优先顺序,注重实效。积极进行政府与民间企业、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分工合作,创建公平竞争的物流服务市场,重点而有效地利用与物流相关的社会资本。
具体实施对策
构筑社会化高效物流体系
1.实施物流一体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新大纲》要求,在物流EDI方面,与互联网相匹配的日本标准物流EDI(JTRN)在物流业务中应用十分广泛,应详细了解掌握这种EDI的利用情况,努力普及使用。国际物流业务要积极开发引进标准EDI,此外,与EDI相配套的发货、运输、接货作业通用标签(STAR标签)也要符合JIS标准(日本工业标准)。
2.改进商业惯例。
开展商业惯例实态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商业惯例做法中,哪些环节可能有碍物流活动效率化。同时要充分运用物流合理化指导大纲,对物流的效率等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时根据需要加以改正。
3.改革规则,简化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进一步巩固体制改革成果,继续放宽进行准入资格限制、运费及收费项目限制,通过自我责任管理的形式扩大物流企业的选择范围,促进物流企业自主经营。根据物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