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说烟海倒闭了?还是被收购了?真的假的?我接到货代的通知说我的货在港口还没上船,船公司就倒闭了。现在我的货在港区呆着呢!急啊……不管他是倒闭了还是被收购了,他在事先没有任何缓冲的时间给我们,就是他家的不对了。现在影响我们的发货了。”这只是烟台海运被大新华收购后发生的一个小插曲,是的,关于烟台海运,可以说的实在是很多,船只被扣,被船东讨债,这样的过气明星让他的新东家情何以堪呢?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骚?
关于收购
区区一烟台海运,有何德何能招来两大物流巨头的比武呢?抛开市场发展的角度和航运业并购潮的影响,各有所图的说法也渐渐浮出水面。中远收编烟台海运的意图是迅速扩大中远在中日航线上的市场份额,从而借机把中远集团的短板——近洋航线业务大幅提升;大新华的目的则是通过收购天津海运、烟台海运和山东海丰国际海运集团,来完成在海运市场的布局,最终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比肩而立。果真如此,那么也是理所当然,在当前船舶紧缺、价格高扬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航运公司显然都难以拒绝一揽子将50余艘船补充进自己航线的诱惑。 然而,几番博弈后,最终成为赢家的大新华物流能笑到最后吗?
关于“丑闻”
幕后一:德国船东齐讨债
已知SYMS截至今年3月已拖欠达5亿元人民币租金,据英国伦敦劳氏日报下属的ci-online的数据显示,SYMS租用19艘小船配载1.9万箱,而采取法律行动的是德国船东和融资者Conti、Briese Schiffahrt和NSC/Fondshaus等多家公司,主要是追讨租金。至今为止,无人对此作出回应。但Conti曾经认为,船东方持有400万美元租金和利息要对方支付。
幕后二:近日,山东省烟台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下称烟台海运)向涉及被扣船只的相关客户发出正式书面通知。援引通知内容,烟台海运原计划开往日本MOJI的集装箱船“Green Valley”(中文名为“文兰泉”)无故偏离航线,现已前往香港,并可能于近日在香港完成卸货。记者从宁波远洋操作部沈经理处得知,此次涉事船只的700个集装箱分别属于四家公司,除烟台海运以外,山九物流(音译)、宁波远洋和中远集运分别拥有300、60、20个集装箱,涉及货主不下几十家。
幕后三:据悉,鉴于烟台海运营运状况恶化,该公司近期有可能将部分运力撤出中日航线。据估算,这部分舱位大概为每周11000TEU。与此同时,部分班轮公司将乘此机会,进入中日航线市场。其中包括向烟台海运购买航线舱位的中外运和海华轮船。此前为烟台海运提供货代服务的中通海运也开辟了独立的中日航线。
幕后爆料
烟台海运一位内部工作人员是这样说的:“客观的讲,公司目前的做法的确很不对。在公司里的时间也不短了,从去年听到公司要被收购的消息开始,直到现在,公司的明显出现了非常乱的局面,暴露的很多问题。
其实,从去年开始,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断辞职开始,公司的管理上就陷入了比较很乱的局面。从平日的日常工作可见一斑。如:调船的随意性,服务态度的质量下降等等。表现了公司内部人员心态的浮动。作为公司的一员,我深有体会,但是无力改变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来的扣船事件,虽然与公司日益恶化的经营形式有关联,但其实也与各个相关联的船东、箱公司、港口单位、货代等的落井下石分不开。其实,作为一家经营不善的国企,沿着改革的道路进行的改制、转型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烟台海运也是如此,只不过存在的问题偏多一些。但在烟台海运这么多年,公司给我的感觉是在信誉上还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公司现在面临收购,公司的账户方面是受到一定的管制的,但并不是说烟台海运就要赖账。公司也是做好了付款的打算的,不过,鉴于公司目前的状况,现在的付款时做了分批支付的形式。但是,各个公司不约而同的一起站出来,要求烟台海运支付费用,并且采用了一系列非常的手段,如扣船、扣箱等。大家的心里可以理解,唯恐烟台海运收购后,以前的帐不付。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到,以这样的方式来催帐的话,烟台海运如何能应付的来。
本来,公司被收购后,名字不变,经营人员不变,大新华也承诺以前的债务全部承担。事情总会有解决的途径的,大家又何必苦苦相逼呢?作为烟台海运的一员,我希望公司能够走好。”
有网友说大新华为了海运市场的布局而收购烟台海运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有点大,如果看累累的负债和终究得不到改善的中日航线负运价现象,似乎这一说法也颇有道理;但是也有人说之所以被收购就是因为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时间来慢慢解决的,但是从实力上来说,烟台海运确实在山东一片打下了基础。
船公司的命运也直接牵连着货代企业。日本航线势必受到的影响最大,到底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航线势必受到的影响最大,到底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