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现状的探讨
2008/12/16 15:03:51 来源: 作者/编辑:
配送,物流功能中被称为附加值最高的一块业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做为物流业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配送主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摘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物流配送一般是指“门到门”业务,因其业务对象不同而大致分为制造企业配送和商业企业(连锁零售企业)配送。因为制造企业的物流配送批量大、配送品种相对简单,而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因为批次多、批量小、货物种类繁多、客户类型不固定、作业环节相对比较零散,因此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远较一般的制造企业配送难度大,因此我们在此重点讨论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运作模式道路。
在谈到物流配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提一下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a)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b)配送功能健全。
c)完善的信息网络;
d)辐射范围小。
e)多品种、小批量。
f)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摘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因此对于零售企业来说配送中心对于其运作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同时配送中心的概念也是广泛运用于零售连锁企业的物流运作中,并且被作为一个专门的对象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物流配送应用的模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我们一般按照供应链中上下游的需求与供应的依赖程度分成三种:
(1)集货型配送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针对上家的采购物流过程进行创新而形成。其上家生产具有相互关联性,下家互相独立,上家对配送中心的储存度明显大于下家,上家相对集中,而下家分散具有相当的需求。同时,这类配送中心也强调其加工功能。此类配送模式适于成品或半成品物资的推销,如汽车配送中心。
(2)散货型配送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对下家的供货物流进行优化而形成。上家对配送中心的依存度小于下家,而且配送中心的下家相对集中或有利益共享(如连锁业)。采用此类配送模式的流通企业,其上家竞争激烈,下家需求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特征,适于原材料或半成品物资配送,如机电产品配送中心。
(3)混合型配送模式
这种模式综合了上述两种配送模式的优点,并对商品的流通全过程 进行有效控制,有效克服了传统物流的弊端。采用这种配送模式的流通企业,规模较大,具有相当的设备投资,如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在实际流通中,多采取多样化经营,降低了经营风险。这种运作模式比较符合新型物流配送的要求(特别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我们大致能够分析出现在的物流领域中配送的模式不外乎这几种,但是作为零售企业因为其独特的操作性,因此他们的配送模式又不是简简单单能够进行规类的,在此我们对零售企业的配送模式,进行总结,可以提出两个模式,这两个模式是以两大连锁巨头进行命名的:
一种是“家乐福模式”:家乐福模式的特点就是自己基本不设物流配送中心,直接把自己的后台当作一个暂时的中转仓,每天按照货物的上架、下架状况,随时和供应商联系,随时补充货物。所有的备货中心、货物全部都由供应商自己负责,但是不能耽误家乐福的正常交付时间,否则进行处罚。这种模式和正常的物流配送模式的第一种模式比较相象。但是第一种模式中所说的上家对于货物储存度明显大于下家并不是由自己来决定的,而纯粹是由家乐福的强制行为所造成,因此此种模式的种种诟病,因此为各家供应商深恶痛绝,并且物流商也是苦不堪言。(下有详述)
另外一种就是“沃尔玛模式”:沃尔玛模式基本和传统意义上面的物流模式相类似,这是一种老老实实做事情的态度,很多人总是对沃尔玛在中国七年总是亏损而且一直赶不上家乐福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个问题从物流的角度上面解释也并不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因为沃尔玛每到一个地方,最先干的事情就是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建立自己物流配送体系,在所有的配套设施健全之后才开始门店的设置,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就能够看出物流配送在沃尔玛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在实际运作中,这两种模式也并不是划分的非常严格,很多时候零售企业的配送模式更多的体现为传统意义上面的第三种物流配送模式,也就是将自己成立物流配送中心与上游供应商建<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