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赶热闹or抢实惠?
2016/11/11 10:30:0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每年在“双十一”期间的明争暗斗,消费者普遍觉得“很热闹”“有意思”,但是更希望各大电商平台在产品、物流和服务等方面多下点功夫,这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内容。
  伤不起的“双十一”
  10月下旬,小郭在微信群里接到了朋友抢淘宝“双十一”红包的组队邀请,规则是组成5人队伍可瓜分由淘宝提供的50元红包。小郭接受了邀请,但是系统提示他“Sorry,您从未在‘双十一’消费过,不能参加本活动”。小郭的朋友们非常惊讶,并且无情地嘲笑了他。
  的确,自2009年起,每年的11月11日就成为了一个举国上下的网购狂欢节,如果有谁从来没有参加过反而成了异类。这原本是由淘宝商城(天猫)举办的一年一度大型促销活动,但由于消费者热情过于高涨,近年来已经演变成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甚至在海外也颇具影响力。
  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十一”全天交易额912.17亿元,其中参与交易国家和地区多达232个,物流总订单量4.67亿,销售额已经是2009年首个“双十一”的1800倍。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愈演愈烈的“双十一”,消费者的热情却有所下降,甚至对于商家在“双十一”期间扎堆促销感到很有负担。
  买不起躲得起
  “我最近就盼着‘双十一’赶紧过去,害怕。”小优表示,因为“双十一”期间几乎所有类型的商品都有折扣,而且只集中在短短的几天里,这其实将消费者推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一次性大额消费感到压力太大,可如果不消费又怕错过这一波之后就没有这么大的折扣了。反复犹豫之后,小优清空了自己的淘宝网购物车:“当时什么都想买,之后花了太多的钱又后悔,还不如一开始就什么都不买。”
  左亮对此也有同感。“我每年都要赶在‘双十一’之前把特别想买的东西都买好,”他说,“否则到了‘双十一’当天不是抢不着就是要等好久。”左亮曾多次熬夜守在电脑旁等着11月11日零点抢购,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仪的商品在几分钟内售罄。左亮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参与“双十一”的消费者真的很多,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虚报库存的成分。“我现在会在‘双十一’之前留心商品的库存和提前预告的‘双十一’当天报价,如果折扣不是很大,我宁可多花点钱提前买回来,躲着点抢购和物流高峰。”左亮说。
  “买红眼欲剁手”
  进入11月以来,静怡已经为购物车中的8件商品付了预付款,这意味着她需要在“双十一”当天付清这些商品的尾款,否则预付款也不予退还。
  静怡是“双十一”的资深买家,从2010年至今每年都会在“双十一”期间购置一大批衣物和化妆品,消费额也从最初的1000元一路飙升至去年的上万元。然而,她对“双十一”的热情并没有像消费金额一样增加,反而抱怨“双十一”期间的折扣其实并不是很大,而且多数商家都会先提价再打折,所以最终大部分商品的折后价格仅相当于原价的八折左右。
  既然折扣并不是很大,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的东西?静怡承认自己在“双十一”期间的消费很大一部分都是冲动消费,被看似划算的折扣诱惑,结果买回来好多不需要的东西。“我的‘双十一’购物车已经满了。”慧慧说。要知道,淘宝网的购物车容纳商品的上限是99件。从衣物、零食到小家电,慧慧的购物车里塞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她也翘首盼望着“双十一”快快到来。粗略估算一下,这些商品的折后总价也要超过慧慧一个月的工资。“我已经做好了吃土的准备。”慧慧的话语里有一丝悲壮。
  近年来出现的“剁手”“吃土”等网络热词都与“双十一”这场网络购物狂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出冲动消费与过度消费之后的心情与状态,诙谐形象,却也引人深思:究竟是消费者缺乏理性盲目消费,还是商家用力过猛使得这场狂欢“伤”了消费者?
  硝烟四起各显神通
  如今,“双十一”的促销规模越来越大。继天猫之后,京东商城、国美在线等各电商平台也纷纷在“双十一”期间加大折扣力度,推出了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并且定制了针锋相对的销售策略,想要在这场消费盛宴中分一杯羹。电商战场硝烟弥漫。
  国美在线今年将销售主题定为“十环双十一”,强调如射击运动一样命中靶心,提出在“双十一”期间要做到品质十环、低价十环、速达十环,全面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极致需求。
  而京东商城在今年旗帜鲜明地打出了“认真购物,买点好的”这一口号,提醒消费者拒绝冲动、理性购物,并且从11月1日起就已开启智能数码品类大促。11月1日~7日,京东商城累计销售了384475台小米手机。
  京东将“双十一”战线拉长的做法颇得小优的欢心:“折扣不小,送货快,还不用熬夜抢。”小优在京东的“双十一”促销中购买了电饭煲与电水壶,并且现在已经收到了货物。
  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作为“双十一”“老司机”,天猫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联合了玛莎拉蒂、徕卡、beats、吉列、沙宣等47个品牌方制作了猫头海报系列,主推品牌消费理念,提出为中国用户带来全球的好货、好价、好品质的消费体验。
  消费者小冰十分赞许这一营销策略:“我们90后可以说是跟着淘宝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而且自小生活条件比较优渥,比较推崇品牌消费。现在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收入提升,同时整个社会消费习惯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这些都会促使淘宝升级它的消费理念和商品内容,光凭低价促销显然已经不足以打动我们这批受众了。”
  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每年在“双十一”期间的明争暗斗,消费者普遍觉得“很热闹”“有意思”,但是更希望各大电商平台在产品、物流和服务等方面多下点功夫,这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内容。
  政府部门“备战”
  “双十一”促销活动期间,各电商平台销售额呈爆发式增长,价格欺诈、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发货迟缓、退换货难等问题也会集中显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消费者都曾在“双十一”期间遭遇过先提价再打折、虚报库存、虚假宣传等问题。
  自10月底起,政府相关部门就开始对即将开展“双十一”促销的电商平台进行密集约见,从多角度对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进行约束。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发布会,见证阿里巴巴等8家企业共同签订《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对炒作信用的行为进行删除账户、限制营销等专项整治。
  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等部门联合召开“双十一”价格促销提醒告诫会,提醒经营者依法促销。京东、国美、亚马逊等18家企业参加了告诫会。会上,相关负责人明确提出,禁止商家使用易误解的标价,并将打击虚构原价的行为。
  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网络交易价格举报管辖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提出如果消费者投诉电商存在价格违法行为,网购平台应该配合调查,否则将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四条进行处理,最高可被处以10万元罚款。
  11月7日,国家工商总局召集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唯品会等15家网络经营企业,召开了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提出加强网络企业自治,并对规范网络促销活动提出了严格遵守“七日无理由退货”等法律规定、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虚报特价揽客、不得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不得先涨价再打折、不得借机以次充好或以假充真等要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网购投诉量不断攀升。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工商部门受理网购相关投诉量1.7万件,2014年,投诉量锐增至7.78万件,2015年更是增至14.48万件。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网络购物价格举报量同比增长率首次突破1000%,截至9月已经连续5个月增长率超过1200%。
  网购环境的优化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协同配合,政府需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电商企业则需加强自律与管理。今年的“双十一”究竟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