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港口物流成功之道
2011/1/17 16:42:56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
    鹿特丹是荷兰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对经济的贡献占荷兰GDP的10%以上。鹿特丹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年吞吐量超过3亿吨,港区面积80多平方千米,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港,共有7个港区,可以停靠从内河驳船到50多万吨的特大油轮等各类船舶。鹿特丹港多年以来一直跻身世界一流大港之列。
    作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在港口物流发展经验和模式上有其独到的地方。鹿特丹物流系统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先天的自然地理条件:
    优越的自然条件是鹿特丹港取得成功的先诀条件。鹿特丹港是西欧水陆交通的要塞,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据统计,到2008年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吃水最深处达22米,可停泊54.5万吨的特大油轮,年容纳进港轮船3万多艘,驶往欧洲各国的内河船只12万多艘。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除此以外鹿特丹港还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浓厚的商业气氛,高度发达的物流服务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同时它还拥有完善的海关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一支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并懂多门语言的劳动队伍。这些都是港口能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完善的集疏运体系
    港区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鹿特丹港务管理局对港区内的土地、码头、航道和其他设施统一开发,建设港口和工业园区,实施高效、安全、便捷的船务运输管理。港务局以租赁的方式将港口交由私营企业经营,企业只需投资码头上部的机械设备、库场和其他配套设施。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一条龙服务。这样在鹿特丹港形成完善的铁路、公路、水路的集疏运体系。鹿特丹港配套设施完备,码头、堆场、仓库、道路、环保设施、支持保障系统非常完善;管理设备和操作手段高度现代化,如EDI服务系统除了传统的信息传送外,其子系统“INTIS”已成功推广了“电子商务网络”;鹿特丹港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效率远远比世界上的一般港口要高的多。
    成熟的物流运营体系,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
    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圆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鹿特丹港原有Eemhaven物流中心和Botlek物流中心,其中Eemhsven物流中心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提供大宗产品如木材、钢材等的储存和配送服务,Botlek物流中心面积87万平方米,是石油、化工产品专业配送中心。后因港区扩展需要,又在入海口处建立了Maasvlaskte物流园区,面积达125万平方米。这些物流中心均有与码头间的专用运输通道,提供物流运作的必要设备,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并提供增值服务以及海关的现场办公服务。物流中心的配送园区是许多企业在欧洲建立的配送中心所在,也是小企业把货物交付一个能保证即时送货到全欧洲的放心的物流服务商。依托港口飞速发展的临港产业
    临港产业已成为鹿特丹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约有50%的增加值来自港口工业。鹿特丹港是炼油和化工工业的重要基地,港区拥有4个世界级的精炼厂、30多个化学品和石化企业、4个工业煤气制造商等企业,全球著名企业如壳牌、埃索、科威特石油公司都在鹿特丹港落户。食品工业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食品公司的贸易、存储、加工以及运输等都集中在港区,如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临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刺激了鹿特丹港的发展。
    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
    鹿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主要集装箱运输形式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联合四通八达的海陆交通网,可以将世界上最大的干散货船舶——在每天的任何时刻停靠码头——在短短的两至三天内完成装卸离港。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干货船Berge·Stahl——可载重364767吨,每隔5周都会准时挂靠鹿特丹港的散货码头——在现代化的装卸设备的帮助下,只需要短短的4天就可以将巨轮完全卸空。鹿特丹已实现港口装卸过程的无人化, 运用国际较先进的码头操作系统( TOS) , 以<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