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湖申线遭遇堵航之尴尬
2004/3/9 9:45:00 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编辑:
从今年2月5日至今,“黄金水道”长湖申线湖州段航行不畅已达月余,致使整个航区处于交通管制状态,平均每天至少有3000艘货船受堵。
枯水期遭遇大运量
据了解,今年1至2月,我市水路货运量为955万吨,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693万吨,加之目前又处于枯水期,平均水位只有2.7米,而正常水位应3米以上,导致大吨位船舶频繁搁浅。这更加重了梗阻程度,堵航也从以往的间隔性、季节性,转变为今年的长期性、常年性。
水位枯浅,又遇多雾天气。据市港航管理部门介绍,2月15日至22日期间,长湖申线天天夜里起雾,能见度较差。部分船主冒险航行,违章、抢档、冲卡等时有发生。因船舶间碰撞发生纠纷,造成人为堵航已有4起。2月28日这天先后发生沉船11艘,造成断航,引发堵航。
外地建材需求旺盛
如果说枯水位是船舶搁浅造成堵航的直接原因,那么外地建材市场的旺盛需求,是堵航的深层因素。
我市是长三角地区的建材大市。仅以长湖申线源头的长兴县为例。浦东开发以后,特别是上海“申博”成功后,上海开始大规模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为长兴的建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上海在建或已经建成的大桥隧道,几乎都使用了产自长兴的建筑材料。
近几年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水泥等建材的价格持续上涨,1995年每吨只卖180元的水泥,现在涨到了450元左右,而且仍然有持续上涨的趋势。特有的资源优势,使水泥建材行业成为长兴的主要经济支柱。上个世纪的80年代,长兴出产的水泥80%进入上海市场,去年,长兴水泥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700多万吨,其中一半以上供应上海,占到全上海水泥市场的10%左右,上海所有大的水泥厂使用的石灰石,几乎全部出自长兴。
我市的水泥、石料等大宗建材,主要通过长湖申线源源不断运送到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长湖申线被上海市称作城市建设的“生命线”。
据市港航管理部门通过船舶现场监控系统和征费系统反映的数据,目前,该航道上至少有1.2万艘货船常年在跑运输。正常情况,从湖州到上海约4天跑1个来回,除装货、卸货外,每天至少有4000艘货船在水上航行,单向连接起来可长达百余公里。一旦发生沉船、搁浅等情况,引发堵航在所难免。
民资投资船舶增加
今年以来,因上海、苏州等地建材市场需求日趋增长的影响,我市水运业持续红火。船主换大船、购新船,船舶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今年1至2月,我市净增船舶130余艘,总吨位达3万吨,最大的一艘吨位达481吨。
同时,有4000多艘外港船大量涌入该航道,超尺度、大吨位船与日俱增,使航道的通行能力大为削弱。
尽管受水运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市民资投资船舶跑运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应清醒地认识到,长湖申线已不堪重负。去年,湖州航区内发生堵航57次,累计时间1603小时,近70天,受堵船舶44万余艘次,实施交通管制达102天。
因此,民资盲目投资船舶跑运输,新增船舶任其大举涌入长湖申航道,“黄金水道”必将难以产生“黄金效益”。
违章航行加剧堵航
3月2日,城北大桥一拱梁被外地货船撞损。为修复该桥,龙溪港实行水上交通禁航可能长达两月。长湖申线绕道龙溪港通行被阻,使堵在航道上的几千艘货船无法分流,造成疏航压力增大。
冲卡、抢档、超载等违章航行,使原本不畅的大动脉更加“雪上加霜”。市港航管理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但是,为了缩短运输时间,增加运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船主们的违章现象仍时有发生。去年,我市共查处超载船舶1128艘,卸货5万多吨。对违章货船严格实施了“黑名单”制度,处罚了148艘列入“黑名单”中的船舶。
一位船老大的忧虑
作为建材大市,我市大部分矿山、建材企业的开采与生产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重生产量的扩张,轻深加工档次的提高。
在采访中,一位长兴籍李姓船主也透露出深深的担忧。“‘黄金水道’上,我们输出的不是‘黄金’,而是建材、石头。这些是祖宗留下来的,用完了就永远没有了。”日前,道场乡长西村就因过往船只频繁,致使河水浑浊无法取水,引发村民用绳子封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