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将添水上新通道
2005/4/4 8:35:31     来源:     作者/编辑:
在嘉兴港独山港区建设通海船闸,海河两用船舶通过船闸驶入一定范围的海域,使物资实现直接中转,然后到达上海大、小洋山港或宁波港。这一真正的海河联运方式将在两三年内变成现实。
    运输系统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运输效率能不能改进、运输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某一行业或地区的竞争能力。据了解,水运是迄今最便宜的运输方式,而“门到门”的海河联运由于省却了陆上运输这一环节,更具价格竞争优势,成为当今国际货运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嘉兴的年货运量呈大幅度递增态势。因此,在近日召开的独山港区海河联运专家研讨会上,众多专家提出,嘉兴发展海河联运已迫在眉睫。
    作为嘉兴港最具开发潜力的深水港区,独山港区目前已建成嘉兴电厂一期码头,二期码头正在建设,12公里长的深水岸线则规划为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和粮食作业区;以三级航道为主、四级航道为辅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与独山港区直接相连;320国道、沪杭甬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为港区提供了良好的集疏运条件,进一步拓展了港口腹地。初具规模的海、河、陆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为独山港区发展海河联运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照国内外海河联运中转方式并结合独山港区实际,专家们从通海船闸和渡槽两种建设方案中选择了建设船闸方案。市港航管理局有关人员介绍,届时,海船与河船之间进行一次装卸作业就可实现物资中转,具体流程为:内河船舶到吊机或门机再到外海船舶。这一作业过程比现有流程减少了陆路运输和一次装卸,降低了物流中转成本。
    目前,独山港区海河联运的相关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船闸型号基本参照杭州三堡船闸;海河联运船舶的研究和开发借鉴宁波、舟山经验,吨位初步设定在500吨级至1000吨级;与独山港区海河联运配套的黄姑塘航道将于年底开工建设。“门到门”的运输方式,不仅能在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带来运输新理念,而且将开辟浙北和苏南至上海、宁波、舟山等港口的水上新通道。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