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曦:传统物流企业能在“互联网+”下弯道超车吗?
2016/7/6 9:29:30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物流企业开始搭上这辆“顺风车”,期望能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物流行业“互联网+”趋势渐入佳境,未来整个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新常态。换而言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中国的物流企业很可能迎来“弯道超车”的机遇窗口。
  长期以来,环节冗杂、信息不对称、“最后一公里”是困扰物流行业发展的三大痛点,而借助互联网思维,我们的物流企业将会有效地克服这些难点。
  只是,“互联网+物流”并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而是真正从互联网的角度去看待传统产业,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传统物流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
  对于我们的传统物流企业而言,要想借助互联网思维重塑物流产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其一,“互联网+”物流要实现天网和地网的深度融合。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行业不仅要做到货通天下,还要参与到整个生产、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造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新模式。如果说互联网是一张天网的话,那么物流是一张地网。“互联网+”物流就是天网和地网的深度融合,从追求速度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提升交通物流综合效率,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总体成本,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其二,优化创新物流商业模式。对于传统物流企业,面对新形势要按照互联网思维的理念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在共享经济的思维指引下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所谓物流的互利共赢就是通过降低客户的成本形成自己的利润。说白了就是替人家省钱你才可以赚钱。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创新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新驱动。因此,对于我们的传统物流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物流所控制的货物资源做一些物流、供应链金融等相关服务,进而获取更多的价值。
  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的物流园区完全可以通过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物流实际运营结合,实现园区之间天网,地网的互联互通,在未来可以实现传统物流企业向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互联网化方向的升级,优化物流运营,降低物流成本。
  全球物流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升级机遇。新经济带来的需求碎片化和多样化,现有物流模式很难满足,必然催生新的物流模式。物流行业一旦实现智慧和共享,可以帮助中国大大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虽然,“互联网+”为传统物流企业提供了一种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因此能否最终帮助中国的物流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目前还很难说。
  道理很简单,尽管当前借助互联网思维,物流行业各类平台快速崛起,但是实际上关于如何解决解决物流网络化的问题、货源的整合问题以及物流行业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等方面的痛点,当前“互联网+”物流的各类平台并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换而言之,当前没有一个模式能覆盖和一次性解决行业所有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过度地夸大“互联网+”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力并不能助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显然,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面对互联网+的大趋势,一定要坚持冷思考与热融合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在抢占转型升级的先机。互联网物流企业实施“互联网+”是一种基于长远目光的战略考虑,物流作为母行业在向其他业态渗透过程中会相对容易。也许物流可以免费,但延伸出来的业态却能够赢利。各企业若深耕“互联网+”领域,在流程管控、配送效率、用户体验上做到极致,想必能够在互联网物流的红海中拥有一片天空。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