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上洋打造“无水港口”
2004/8/9 10:27:23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编辑:
新凤朝、建材、钢材、石材市场,废旧机电设备、建筑设备 租赁、物资调剂市场,与巨化集团、衢州市高新园区仅一江之隔的上洋专业市场区 ,一个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的市场集群带正横空出世。
“从生产要素流动规律而言,往往是不是产地才能形成市场,才能兴旺市场, 衢州办市场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但我们原来并没有做好这篇‘无中生有’的文章。 ”柯城区副区长、上洋专业市场管委会主任刘炳炎坦言,在市场建设上,我们已比
市场发达地区整整晚了近10年,起步迟,发展慢,规模尚可的仅有三四家,但布局 零乱,散兵游勇很难形成气候。
毋庸置疑,搞综合市场我们远不如台州,近不及义乌,搞单打独斗的市场,我 们又不具备如景德镇瓷器专业市场的历史沉淀。因此,衢州的市场定位只能从“专 业”和“集聚”着手。刘炳炎分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洋专业区占尽天时、地
利,集中连片,一园三心——商务中心、生产绿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到目前为止, 周边地区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专业市场簇群。
市场区的规模集聚,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规模集聚。如今还 是初具雏形的上洋专业市场区,每天已是“门泊上洋万辆车”。在专业市场区内开 张运行已近半年的新凤朝董事长叶小敏相告,现在新凤朝市场内每天交易额达到
300余万,年交易额超过10余亿元,每天固定人流量达1000人。如果建材、钢材、 石材、废旧机电设备、建筑设备租赁、物资调剂等市场全部开张,年交易额可超过 220亿元,人流量可达到4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规模,有望成为衢州乃至四省 九地市名副其实的工业流通“无水港口”,促进整个衢州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升 级换代。
市场区的规模集聚还带来了由商促工的“裂变”效应。一大批工业产业逐步向 衢州梯度转移,一批成熟的市场经营者在市场内经营自己的产品,促成前店后厂的 格局在家门口完成。在新凤朝专业市场代理无锡扣板的范丽,经过市场的培育,已
掌控了周边地区扣板市场,不满足于“替她人做嫁衣裳”的她,在龙游投资600余 万元,办起了扣板厂;在新凤朝经营木工板的黄日朝,原来一直要到南浔、嘉善进 货,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今年他投资700万元,在双港经济开发区上了一条
木工板生产线。同时专业市场区还带动了邻近集镇、村庄的产业结构嬗变。
“现在闽浙赣皖四省九地市不少地区都喊出口号,要打造四省九地市的中心城 市。”刘炳炎表示,衢州要真正实现四省九地市的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必须抢占 高地,抢抓机遇,在专业市场区建设中求一个“快”字,不能拖,慢一步,可能就
丧失了一个大好的机遇。现在我们专业市场区在建设过程中,市场审批建设需要各 级政府层层把关,审批缓慢,使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关 系还没有理顺,很多工作只能凭工作人员“一张嘴,两条腿”办事,行政成本高、
办事效率低。对此,一些经营者认为,需要理顺市、区体制,加快投资体制改革, 进一步放权给市场,给建设者以更大的主动权。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