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托起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
2004/5/25 8:55:40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编辑:
——宁波保税区巡礼之一
这是一方神奇的热土,2.3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累计吸引了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家中外各类企业,其中外资企业780多家,投资总额30.6亿美元。2003年每平方公里面积实现GDP达17.4亿元,财政收入为4.4亿元。
这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活、政策最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计算机、半导体光电、软件、精密机械四大产业群,留学生创业企业群和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企业群,成为华东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地和重要的进出口物流集散地。
这里,就是浙江省唯一的保税区——宁波保税区。
我们的采风是从了解保税区独有的“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开始的。
“‘境内关外’概括了国家赋予保税区的特殊功能条件,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只要是区内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就可以免征海关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区内企业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材料全额保税。”宁波保税区的负责同志这样给我们介绍。
宁波保税区的优势不仅在政策方面,还在于它的区位优势。它位于长三角地区南翼,依托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宁波,背靠中国大陆第二大港口宁波港。同时,周边的交通、电力、水源、环境、人力资源配套设施优良,使得保税区成立伊始就成为国内外企业纷纷落户之地。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孕育着无限商机,为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发挥保税区对周边地区经济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宁波保税区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专门聘请了国内外著名的设计公司对园区的产业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以增强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在此基础上,宁波保税区还积极调整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通过“服务招商”、“环境招商”、“产业链招商”、“网上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管齐下,在保持招商引资较快的发展态势的前提下,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招商,今天的宁波保税区,以IT为主体的高科技企业已达152家,投资总额达22.6亿美元,云集了国际和国内一流的半导体、计算机、软件和精密机械企业。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日益凸现,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链”已经形成。世界第二大主机板生产厂商技嘉科技、全球第三大光碟生产商投资的精胜科技、国内最大的单晶硅片生产企业立立电子均落户保税区并正式投产。从拉晶、抛光片、外延片等硅材料生产,到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再到一条条内存条、一块块主机板、一台台整机的诞生,宁波保税区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的半导体-计算机产业链。目前,保税区每年能生产单晶硅200吨、6英寸抛光片480万片、6英寸集成电路芯片30万片,拥有主机板生产线15条,可年产主机板360万片,整机制造能力100万台,同时每年可生产可记录空白光碟2.5亿多片,成为全国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光碟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主机板、台式电脑和工业电脑制造基地。
与此同时,宁波保税区还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宁波国际软件园是国内唯一设在保税区内的软件园,也是科技部批准的“火炬计划”软件出口加工试验园,已先后引进了台湾敦阳软件、宇泰软件、用友软件等40多家软件企业,形成了600多人的研发团队,建立了浙江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教育基地和国防科技大学微电子硕士教育基地,正在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软件开发、软件高级人才培训、软件演示展示中心和国家重点软件产品出口基地。
三菱制钢、丰田亚力克、英国莱尔德、敏孚机械等知名国际品牌的进驻,大大提升了保税区原有的机械制造业的“含金量”。
半导体、计算机、软件和精密机械四大产业在提升宁波保税区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带来了高附加值的回报。近年来,该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100%的速度递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区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2.7%,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更是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
为进一步降低保税区内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保税区又把下一步目标放在了重点培育基于保税物流分拨的现代物流产业上。目前,区内占地300亩的国际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已经启动。通过引进国际著名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保税区在为区内外高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同时,将为“浙江制造”提供仓储、展示、分拨、配送、运输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而保税区和北仑港区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港联动”,向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区转型。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