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欧10类纺织品公布管理目录 浙企借势提升
2005/7/7 8:41:15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编辑:
对欧受限纺织品出口的最后一个悬念终于尘埃落定:紧接着上月颁布的《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第8条的规定和《中欧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的谅解备忘录》,日前商务部公布输欧10类纺织品具体管理目录,首次公布出口欧盟10种纺织品的具体税号。

  在已成为全国纺织第一大省、纺织服装是第二大的出口商品的浙江,对这次管理目录普遍流露出了关注。同时,更多的企业早已将种种变动视为一种发展契机,并在着手自我调整和提升。

  7月20日前可自由出口

  这几天,宁波甬南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依然一片忙碌。“我们都在赶货,尽量提早交货。”昨天,宁波甬南针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营在电话那头匆忙地说。

  和当地很多企业一样,地处针织名城象山爵溪的甬南针织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在受到限制的范围内,而且50%出口欧美国家,这一度让公司的高层都担忧不已。“必须抢在对方海关‘关闭’前出去。”林营说。

  根据这次公布的管理目录,从7月20日起,出口欧盟的纺织品必须备齐出口许可证和原产地证,而在这之前,中国纺织品可以向欧盟自由出口,不受任何限制。“按时交货,这也是稳住老客户的一种方式。”

  当然还有另外的理由。有关数据表明,按照近几个月来的出口速度,欧盟设定的出口额度已用去了大部分。这意味着,我省纺织品允许出口欧盟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估计明年的日子会好起来的。”林营说。因为出口配额按出口实绩来分配,产销量在象山排在前列的该公司估计可拿到较多的配额。

  浙纺企寻求突围

  但这些丝毫没能成为企业高枕无忧的理由。因为根据这次公布的管理目录,输欧10种纺织品的具体产品范围首次公布,T恤、针织衫、亚麻、梭织棉布等众多产品都在目录之内,一共涉及上千个税号的纺织品。这其中,许多是浙江纺织企业生产的。

  “浙江纺织企业必须主动调整,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昨天很多浙江纺织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这么表示。这种坚定的语气,和当初特保刚刚袭来时似乎如出一辙。

  如今,各种方式的突围和自我调整正在不断地被企业实践着。前天晚上,象山锦江针织厂董事长陈胜又踏上了飞往日本的飞机。这个平均每个月都要飞去日本一趟的公司老总,除了考察当地的服装设计,还在琢磨着进一步拓展与当地的合作计划。公司新建的1200多平方米厂房,就是专门为此而建的。

  早在前年,隐约感觉到欧美市场的不稳定,该公司就把主力转向开拓日本等市场,选择了各项技术要求严格、附加值高的日本女装加工。如今该公司已成为7个日本品牌女装的加工基地。“仅仅凭借价格优势的路子早已行不通了,必须通过技术改造、经营调整实现产品档次的提高。”陈胜总结自己的经营心得。而对于目前并不平静的欧盟市场,他的策略是伺机进入,凭借的是高附加值、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而对于那些没有出口配额的企业来说,心情则相当复杂,即将着手的调整也更棘手。因为今年1~5月没有欧盟纺织品出口实绩,和绍兴一些企业一样,等待绍兴九田服饰有限公司的将是欧盟市场的自动关闭。对此,该公司董事长孙建江告诉记者,在加大力度开辟另外市场的同时,公司目前正在精简整顿、提高公司经营运作的效率。

  整合浙江纺织产业链

  按照商务部的规定,北京市商务局、广东省外经贸厅、浙江省外经贸厅、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等45个地方商务部门有权向企业发放出口许可证和原产地证。接下来,企业分配到的具体额度稍后将予以公布。

  从7月20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这十类实施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将正式启动。在此期间报关出运至欧盟成员国的货物,海关凭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办理报关验放手续。

  出口量的排定、具体税号的公布,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的不断明细,让很多一度迷惘的浙江纺织企业找到了发展的出口。省外经贸厅外贸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将对整个浙江纺织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就服装企业而言,现在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都必须提高上档次、创品牌、增加产品“含金量”的意识。同时,下游企业的变动必然会对面辅料生产企业、各种配套产业提出新要求,从而带动上游产业的提升。“这将牵动带动整个纺织产业链的调整和提升。”该负责人说。

  事实上,浙江纺织业提升的信号已出现。根据杭州海关今年1~5月的统计,在今年国家对部分纺织品、服装征收出口关税后,对低价产品的出口抑制作用已开始显现。今年前5个月,单价在1~10美元之间的纺织服装出口总计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9%;而单价在1美元以下的产品仅0.3亿美元,比同比下降4%。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