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并推动铁路货运改革进一步深化
2015/3/10 16:34:38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李牧原

编者按:铁路货运改革自2013年全面启动以来,各项举措的施行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使铁路货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即便如此,在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瓶颈。如何解决这些发展瓶颈成为目前铁路货运改革的关键。文章作者走访调研了部分铁路货运企业,总结和分析了货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本文着重展现作者提出的相关建议,以进一步深化铁路货运改革。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启动的铁路货运改革,可谓全方位、多层次、幅度广、力度大,但是依然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亟待解决。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并推动铁路货运改革进一步深化。

 

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物流生态圈

 

无论哪一类社会物流企业,他们都是铁路货运市场的链条中的一种力量,抛开极个别企业利用铁路货运市场能力不发达的投机行为,客观上,他们营造的生态圈,是铁路货源的重要支撑。在这次改革中,如果大量铁路货代企业都面临或去或留的选择,对铁路货源的稳定性将会造成影响。铁路货运是物流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载、低碳、全天候、长距离、全路网是铁路运输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需要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铁路货运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搞活市场,要避免在扫除垃圾的同时,把市场的种子也丢弃了,特别是自己的营销体系尚未健全的时候。尽管铁路货运市场的主要货源是大宗散杂物资,如煤、矿、粮、油,但是改革的效果一定是货运量的增长,是存量货源带动增量货源,增量货源应该更多为“白货”,也就是对实效、服务要求更高的货源。这类货源不可能像大宗物资那样市场集中度较高,而是具有品类丰富、流向分散、批次频繁、批量不大的特点。

 

面向这样的市场,铁路部门不妨效仿航运企业和空运企业的发展渠道代理的模式,主动为铁路货代企业营造一个生态圈,用社会的力量形成集货效应。特别是对于具有较大潜力的“白货”市场,这类货源目前虽然不是铁路的主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在货运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

 

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机制

 

制定“一口价”政策的初衷无可置疑,取消不合理收费,通过有效的服务收费。但是价格是市场经济的试金石,没有灵活的价格机制,就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也就没有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铁路的价格也并非铁路一方说了算,价格的弹性是市场经济永远难解的一道题,铁路货运改革也不例外。

 

在此,不妨回顾一下我国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变迁的历史。上世纪80 年代后期,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轨的时期,为了平稳过渡,我们采用了红、蓝、绿三种标价签,红色是国家定价,全国统一,不得改变;蓝色是国家指导价,根据成本规定加价率;绿色是市场定价,全部放

 

开,随行就市;随着市场化进程,红价签越来越少,绿价签越来越多。铁路正在转型中,价格的弹性应会越来越大,不是又来越小。

 

健全铁路物流网络

 

铁路运输网络健全而发达,但不等于铁路有自己的物流网络,就如同我们常说的“交通枢纽不等于物流中心”一样,同理,“门到门”服务也不等于全程物流。铁路运输要向铁路物流市场转型,更需要对物流市场战略定位的精准把握,对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深刻认识,对铁路物流网络的顶层设计。

 

现代物流,网络先行,没有网络,现代物流服务无从谈起。铁路物流网络要依托铁路运输网络形成物流活动的聚集效应,这就要求铁路对现有的货站进行分级排序,按照供应链发展的市场规律,而不是以铁路货运组织的规律为原则,确定物流的一级干线网络和二级区域网络,在这些网络节点提升场站能力,并且这些场站要与社会的物流网络节点衔接,也就是我们经常呼吁的建立多式联运的网络枢纽,形成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的重要节点,通过站场周边的物流市场或物流园区形成集货效应,带动铁路的增量货源。

 

出台鼓励合作的政策细则

 

一些资产雄厚、铁路货运经验丰富和市场网络相对发达的综合物流企业,在本轮改革中更加关注班列承包价格的政策、场站合营合作的政策和自备车辆购置与运营的政策。2013年铁路部门出台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建设的十四条意见出台后,一些执行细节还未出现。开放这些政策,铁路部门不仅获得能力上的提升,还能盘活现有资产,增加集货能力,是共赢发展的思路。建议铁路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关细则,让社会物流企业看到希望。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铁路货运改革的方向明确,力度较大,但需要完善和调整的方面也不少,希望铁路部门能够关注这些问题,让铁路货运改革更加贴近市场,将铁路货运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中国铁路货运的高效率、低成本、优服务的水平,决定着我国物流总成本的高低,决定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供应链竞争的程度,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作者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秘书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