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化供应链升级带来蝴蝶效应 带动小企业促进大物流
2010/11/29 13:50:03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1

一份投资“试卷”,仅一道考题:作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投资担当本行业中小企业的“小保姆”,是否值得?
    传化集团的答案是“值”。
    在浙江萧山传化物流基地,每天4000多辆货车与480家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的逾5000条运输需求信息快速对接。 
    传化集团9年前一个3亿元的投资引发了一场供应链革命,货车配货时间从72小时缩短为6小时,使周边3万家制造企业与商贸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逾40%,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约30亿元,撬动了园区40亿元的年产值,并带来了节能减排、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惊喜。
    “车队改革”暴露供应链难点
    占全社会货物运输量73%的公路物流是薄弱环节
    占地560亩、辐射3万家企业的浙江传化物流基地,起源于上世纪的一次车队改革。
    1997年,传化集团把自营车队改组为储运公司,向集团内外企业提供运输配送服务。谁知,当年就成效惊人:司机收入大幅度提高,集团化工企业的物流成本下降了40%,储运公司的利润增加了100万元。
    推己及人,难道所有的储运企业都有如此大的潜力?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带队开始在全国50多个城市进行调研。他发现,占全社会货物运输量73%的公路物流,竟是中国物流业最薄弱的环节。
    这样的推断即便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交通运输部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18%、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分别高出发达国家80%和50%。一方面,物流业主体几乎都是生存在城乡结合部的中小企业,办公条件简陋,经营不规范;另一方面,由于外包服务信誉差、能力低,70%的货主企业不得不自建车队;而作为公路物流末端基础设施的货运枢纽严重滞后,也造成我国载货汽车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0%左右。
    “我们一下子嗅到了商机!建设物流园区,帮助中小企业破解供应链难点。”传化物流总裁姚文通认为。
    世纪之交,全国冒出近500个“物流园区”,其中不乏晒太阳的“跑马圈地”,也不乏大公司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却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巨资建立回收周期极长的中小企业孵化器。传化设想一出,即遭到质疑,有人放言:“传化疯了!”
    徐冠巨很清醒。“中国制造业水平低、效率低、附加值低,本质是我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比如物流就很不完善。这也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徐冠巨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有人先实践。浙江商人有创新的传统,过去是产品创新,后来是商业模式创新,现在是资源整合系统集成的创新。让中小企业享受到优质的生产性服务就是最后一种创新。“能够引发中国转型升级关键领域的重大变革,即便是当小老板的‘保姆’,也是大企业的荣耀!”
    2003年4月18日,投资3亿元的传化集团首个公路港物流基地在浙江萧山正式营业。这是一个以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共设六大中心:管理服务中心、信息交易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零担快运中心。传化集团自己不再涉足物流服务,而是当起了中小企业的“小保姆”,以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获利。
    车主、货主实现无缝对接
    配货效率提升11倍,司机有了安全感
    公路物流,在供应链最底端的是车主或司机,可是他们的从业状况却很少有人关注。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卡车司机,一年中80%以上的时间行驶在路上,跑长途的时候基本上都在车上睡觉;41.4%重卡用户单次驾驶超过9个小时,50%以上的人患有腰椎病和胃病;尽管从事高风险职业,但只有58.9%的人购买了人身保险。
    姚文通介绍,目前仅北京至杭州这条运输线上就有40%的司机因为配货难而空载回程,还有一半司机因为得不到社会化的服务而风餐露宿,“这既是刚性需求,又是市场空白,更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针对长途货车司机停车难、配货难、休息难,传化基地提供了“三好服务”:1000个停车位,随到随停,专业保安24小时看管;480多家物流企业每天发布5000条货运信息,实时更新,配货时间从社会平均水平的72小时缩短为6小时,效率提高11倍;旅馆、超市、加油站、台球厅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价格公道。
    “在传化找活儿特别快,以前怎么也要等两三天。”山东临沂的司机孙明强从2005年开始在浙江传化物流基地配货。他一般下午入住园区的旅馆<的旅馆<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