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以3PL的标准做物流
2004/7/2 11:37:42     来源:     作者/编辑:
海尔物流的分拨时间是5天,国际著名品牌耐克在中国的物流分拨时间是7天,可是荀卫说他们只要4天半就够了。

  在李宁公司的一次招标活动上,国内知名的大型物流公司悉数到场,他们满怀激情地希望找出李宁公司的物流薄弱环节,从中攫取商机。但当他们看到李宁公司的物流成本后,满腔的热情顿时消失殆尽,失望而归。 
  
  李宁公司物流总监荀卫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精心编制的物流成本控制手册就是我们的宪法,按照这些原则和措施去指导我们的物流操作实践,李宁公司的物流绩效怎能不优秀,即使和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比,我们也毫不逊色。” 

  标准物流操作 
  
  2000年是李宁公司最为繁忙的一年,频频做出的高难度动作令人应接不暇。卖掉运输车队、重新梳理物流体系、实施SAP的R/3系统及AFS服装/鞋业解决方案。这一系列动作是为了打通李宁公司的各个关节,使其物流畅通,信息传导快捷高效。 
  
  李宁公司所有产品的销售物流都是由其物流部运作,这包括鞋类从出厂到门店,以及服装从配送中心到门店的物流配送。谈到自己部门的高效率运作,荀卫马上来了精神。 

  产品入库之后就全由物流部门统筹安排了。首先,进仓的产品都要“验明正身”,若是符合收货要求,便根据一个事先输入的采购订单在SAP系统里面做确认。 
  
  为了更加清晰地明确这样一个流程,荀卫举了一个小例子。采购订单如果表明数量是100万双鞋,而此次进仓了15万双,先对这15万进行确认。确认后,销售部的电脑中马上就显示出,这些产品已经入仓了。随即,销售部便下交货单,物流部根据交货单对库存的新的产品进行选配,随后通过干线承运商和代理商发到全国各地。 
  
  李宁在全国有2300多个专卖店、430个点。产品从仓库出来,大部分流向分公司的配送中心或是经销商的仓库,一小部分是直接送到门店(小规模经销商可能只有一个店,没有仓库)。 
  
  尽管对自己的物流成本总是三缄其口,但对于较短的分拨时间,李宁公司从来是不吝于向人透露的。李宁产品的物流分拨时间,即全国的在途分拨时间是4.5天,比起业内著名的海尔物流还少半天,与国际著名品牌耐克在中国7天的物流分拨时间相比,李宁更是领先不少。 
  
  难能可贵的是,不仅公司产品的大物流完全按照标准化流程运作,就是具体到某一个地区的配送服务,李宁公司也有自己一套标准的物流服务协议作指导。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内李宁公司的产品是由李宁公司物流部亲自做配送的。配送中心根据不同店的需求来配货,一周送几次,每次送什么货,都被写入协议内容。这实际上是内部的物流服务协议,专卖店作为内部的客户,把配送中心视为一个物流服务公司,在服务水平上以物流公司的标准来要求。 
  
  荀卫说,这样避免了很多麻烦。专卖店知道多长时间来配货,知道什么样的货可以下定单,就不会提出送一双袜子去通县的要求,因为要货量规定为12双。不仅如此,还最大程度免去了店与店间货物不均及调配的烦恼。 

  “一切皆有可能” 
  
  李宁品牌的广告语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切实、努力,哪怕是运输给别人做,一样可以保证其速度和质量。在很多国内的服装鞋帽制造企业为物流运输服务的低效、劣质头疼时,李宁公司却早就有了一套行之有效控制运输企业的诀窍了。 
  
  第一个要诀是关于挑选物流公司的:不找最大,只找最适合。国内的很多货主企业总是迷信大型物流公司,却不去考虑它们是否适合自己。在这一点上,李宁公司有着自己的认识。 
  
  李宁选择的物流服务商都是一些中等规模的物流公司或是运输公司,荀卫说,这是从过去多次的合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在最初开始选择承运商的时候,李宁公司最看重的是规模。但随着合作的深入,物流部门逐渐发现,规模太大的承运商不仅费用高,而且可能因为等级多削弱了管理力度。而且因为自身太大,李宁的货物比重不能占据绝对优势,受重视的期望值与公司的相去甚远。 
  
  后来,李宁选择一些中等规模的物流运输公司作合作伙伴,这种情况就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李宁的货物倍受重视,物流公司在服务上尽心尽力,李宁公司趁机在物流承运合同中加上一条:无论什么情况,李宁公司的货物首先发。 
  
  以招标来选择承运商并不是李宁公司的独门秘方,但招标的合理流程却是李宁公司擅长的。李宁公司每年都会进行一两次对承运商的招标,“不能实实在在地掌控过程,招标就会流于形式。” 
   
  这两年,由于以前中标的企业做得比较好,除了淘汰补位,李宁公司的承运招标做得比较少了。毕竟,更换承运商就要更换路线,对于不断飞速奔跑的李宁来说也是痛苦的。 

  与李宁合作的主要承运商有10家左右,分为两类:一种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