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政法》逼退DHL?
2011/6/10 15:21:59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
全球最大物流企业之一DHL,花3亿元收购全一快递,一度将境外热钱曲线涌入国内快递业推至高潮。不过,现在的剧情却出现“大逆转”,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DHL与中外运合资的中外运敦豪公司,正与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洽谈以1亿价格转让全一快递100%股权,目前该交易已经基本完成。而中外运敦豪内部人士也证实,“此事正在进行中。”
DHL亚太区总裁许克威表示:“在目前国内快递市场还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DHL将会集中火力重点投资和拓展到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而这个“不明朗”指的是,中国出台的新《邮政法》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新《邮政法》逼退DHL?
2009年10月1日,《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新修改的《邮政法》同步实施,除了首次在法律上明确快递企业的地位、提出快递业准入门槛以外,还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这一规定不仅包括独资国外快递企业,还包括了合资的快递企业,这也意味着,被中外运敦豪收购的全一快递按照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相关文件的递送业务,而文件递送的业务量是很大的,可以占据整体业务量的35%。”DHL国际速递亚太区总裁许克威表示,上述原因是中外运敦豪选择退出全一快递的重要原因。以后DHL可能会主要满足公司一些跨国公司客户在中国国内的快递递送需求。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代表DHL的全盘意图。与国内快递业务相比起来,国际货运的议价能力更好、利润更高,因此尽管中国的国内快递业务增长潜力巨大,但D H L将继续专注于国际业务。DHL快递全球CEO林经纶解释,“历史上我们也有过惨痛的经历,精力分散了会失去更多的机会。”
此前不久,DHL还在为国际快递业务举行全球广告推广活动,并且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南方及香港地区的速递服务需求,开通了从香港到美国辛辛那提的次日达洲际航线。
收购民营快递意图何在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快递公司收购或入股国内民营快递公司,一直被认为是突破中国监管禁区的捷径,并且屡试不爽。在新《邮政法》出台后,以航空货代起步的物流巨头大田集团也以5亿元左右的出资,完成对奥凯航空100%股权的收购,而大田集团背后东家其实是联邦快递。
而外资联手民营快递的背后,则是“意图深远”的产业链布局。“要实现信件等货品顺利出仓,价格拉抬,快递公司必须建贯穿‘海陆空’,即飞机、轮船和陆地多方位运输的‘大物流’格局。尤其是高端产品基本都是飞机运输,一个包裹用飞机运输可以赚几十块钱,而用陆地运输才赚几块钱。”翔盈快递老板邬双全说,对于DHL、联邦快递等外资巨头来说,民营公司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单项业绩增长,更重要的是获得货运等经营许可证。
如意算盘落空
不过,在EMS、顺丰、“四通一达”(圆通、汇通、中通、申通和韵达)等中资快递的围剿之下,外资快递不但没有显现出供应链优势,反倒陷入“价格蓝海”。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24 .6元/件,比上年末降低1 .2元/件。其中异地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18.8元/件,比上年末降低1.4元/件。
而且,“全一快递下面的网点有直营和加盟两种形式,要将加盟门店或回收改造或剥离,非常复杂。这给外资方带来了很多麻烦,已经成为一个大包袱。”快递业内权威人士罗华(化名)说,小型传递站点可能同时加盟两三家全国性网络,但这些快递网络不管如何庞大,都无法做到像中国邮政EMS那样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送达。
所以,“国际巨头以国际快递的运作模式来经营国内快递,只会使其运营的成本居高不下。”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说。
巧合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上,邮政速递已经开始进入IPO程序。一旦成功在A股上市,邮政EMS将成为我国首家快递类上市公司。而广东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相关人士也证实了这个消息。
对于DHL来说,贱卖全一快递,这或许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业界观察
观点1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
本土化不够与投资经营模式致DHL退出
这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引起各方注意。在业内人士看来,D H L舍弃全一快递的直接导火索为政策限制,不过背后的主要原因则是水土不服以及经营模式出了问题。
快递咨询网做了一项中外运敦豪转让全一快递的原因的调查,截至昨日上午10点,认为竞争环境不佳的为42.5%,其次为运营管理不够本土化28.7%,外资运营成本高为16.2%,外资不能经营国内信件这一条最低为12.5%。
尽管调查结果显示的观点集中在竞争环境,但这并非主要原因,外资在华的快递业务一般集中在高端市场,顺丰在同样的环境下依然发展良好。
目前,在国内快递业务,存在着外资亏钱,内资赚不到钱的困局,利润越来越低。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但是上半年的情况仍显示,行业还处在谁先涨价谁先死的窘境,市场对于价格<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