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税区:奋力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
2020/6/5 9:21:14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宁波保税区,是长三角对外开放的引领区之一。作为浙江省最早的保税区,自1992年设立以来,宁波保税区发挥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优势,深化制度创新,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宁波保税区,是长三角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之一。28年来,宁波保税区依托“保税、免税、免证”特殊政策,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形成国际贸易、加工制造、保税物流及数字经济四大产业发展格局,先后成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浙江省十佳开放平台。近年来,宁波保税区主动复制全国自贸区最新改革创新成果,90余项创新成果落地实施。
  开放再出发,目标再攀高。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宁波保税区以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为牵引,依托港口硬核力量、发挥开放最大优势,坚定信心、锚定方位,正奋力建设长三角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向着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国际贸易大通道”“数字经济新高地”的宏伟蓝图不断迈进。
  贸易升级
  打造长三角新型贸易集聚区
  海面上货轮鸣笛声声,路上集装箱车辆川流不息……背靠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宁波保税区一派繁忙景象。
  商贸活则经济活。疫情发生以来,宁波保税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经济快速有序恢复。今年一季度,宁波保税区进口总额同比增长5.7%,其中跨境电商进口额同比增长49.1%,占全市81.7%;实际利用外资2382万美元,同比增长71.4%,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总体优于宁波市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逆势飘红”的背后,是宁波保税区近年来大力推进的贸易转型升级行动。
  宁波是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第二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作为宁波跨境电商发展核心区,近年来,宁波保税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保税备货”模式,已发展成为长三角最重要的跨境进口基地之一,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考拉海购、小红书等一批跨境电商巨头纷纷把跨境基地设在这里。
  据统计,今年1至4月,宁波保税区海关累计审核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申报清单2783.5万票,货值5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6%、48.8%,约占宁波市80%。其中,长三角地区成为最主要的跨境进口商品消费市场。
  “疫情刚开始那段时间,消费者出不了门,很多人选择‘云购物’模式,跨境商品货源丰富、品质保证,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选择。”宁波保税区跨境电商考拉海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消费者的跨境网购热情依旧不减。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仅有的4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之一,宁波保税区依托进口商品市场等载体,加速打造进口贸易大通道,保税区作为长三角新型贸易集聚区的优势不断凸显。
  新外贸新零售创业中心启动运作、宁波首家数字贸易人才学院落户保税区、全省首个跨境网购自提中心在保税区启动运营……去年来,一系列贸易创新举措在保税区相继落地。去年,宁波保税区实现进口交易额2200亿元,增长7.3%,其中进口大宗商品交易额1988亿元、生活消费品交易额212亿元,分别增长3%、75%。
  “保税区将抓住产业技术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贸易有机融合,坚定不移引导传统贸易企业推进‘数字+贸易’,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宁波保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快建设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进口商品集散地、宁波数字贸易港、跨境易货贸易平台、国际转口基地等重点功能平台,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对外联动合作,打造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功能平台。
  创新引领
  主动融入长三角高端产业体系
  今年3月9日,宁波重点项目网上签约会上,由上海御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御馔国际健康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宁波保税区。未来,借助御馔集团的行业影响力,宁波保税区将聚焦国际膳食营养补充行业,集聚产业资源,打造国内先进的膳食营养健康行业发展基地。
  为推动产业科创协同发展,全力承接长三角战略新兴产业转移、引进一批优质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一直是宁波保税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的工作重点。
  去年“双11”期间,宁波保税区跨境电商进口成交单量达850万单,同比大增54.7%,而随着从上海引进的易海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开仓运营,帮助保税区有效分解了商品“爆仓”的风险。作为宁波保税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沪甬产业合作的成果,该项目总投资2.79亿元,2019年5月正式开仓投用,为保税区电商企业提供更加完备的供应链配套服务。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按照各扬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宁波保税区主动融入长三角高端产业体系,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研发应用,聚集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新业态产业集群初见规模。
  去年,保税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224.8亿元,数字经济平台项目成绩突出。
  “上海总部在市场前端接单后,派发订单到宁波分公司进行研发,两地各自发挥优势,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性。”位于宁波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的宁波旺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席峰说。去年7月,位于上海的旺链科技在保税区设立分公司,开启华东以南地区战略布局,如今,公司员工已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30多人。
  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是宁波保税区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平台。作为以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孵化、培训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园,园区重点聚焦金融科技、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保险科技、普惠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的新生态。
  “目前,已经有网易金融、布比区块链、全致金融科技、姜太公等100多家金融科技、区块链企业落户,其中80%以上企业来自长三角地区。”园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3年,产业园将争取形成金融科技(区块链)规模化的产业应用,成为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全方位开放
  打造长三角开放门户核心区域
  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兼具功能和开放优势的宁波保税区,则以国际一流强港建设为依托,推进对内、对外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努力打造长三角开放门户核心区域。
  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近年来,宁波保税区重点加强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合作,按照发挥优势、互利共赢的原则,重点学习借鉴两地的开发管理模式,加强招商对接和资源共享,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探索建立产业合作试验区,推动产业深度对接和集群发展。
  为深化长三角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体化发展,今年1月3日,宁波保税区管委会还与嘉兴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重点在产业合作交流、开放平台对接、干部交流学习等三个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双方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和区位优势,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
  同时,宁波保税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去年的进博会上,我们与大型国企达成了合作,通过两届进博会,中东欧进口产品销售稳步增长,尤其是长三角市场的销售占比超过80%。”宁波帝加唯达公司负责人陈薏说。
  作为宁波“进博会军团”的主要代表,在过去的两届进博会上,宁波保税区累计邀请26家境外企业参展,并组织650多家采购商、近1800人的采购团积极参会,保税区的采购商们也收获颇丰,两年来共有10个项目签约,金额累计突破90亿元,成为宁波代表团名副其实的“优等生”。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战略,深度参与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加快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和通道。”宁波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中东欧贸易物流园、中东欧商品常年展、“一带一路”智慧航线等平台的推出,成为宁波参与“一带一路”“17+1”经贸合作的有力抓手,搭建起一座国内与海外经贸人文交流的桥梁。
  因势谋远,顺势而为。未来5年,宁波保税区将发挥与综保区联动发展优势,以打造长三角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和数字贸易变革先行区为重要目标,在外贸进出口、高能级贸易主体、新业态新模式上持续发力。力争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有进出口经营业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2000家以上;跨境电商、易货贸易、转口贸易等新模式在全区进出口占比达50%以上。
  逐梦一体化
  北仑港综保区:
  “五大中心”赋能高水平开放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宁波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99平方公里。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的批复设立,将助力宁波保税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国际贸易中心。
  经过18年开发建设,整合优化前的宁波出口加工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9亿元,引进项目70个。2019年,进出口总值超过20.58亿美元,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跨境电商进口销售额161.2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单个试点园区第一。
  站在新起点上,宁波北仑港综保区将着力打造“五大中心”,争当宁波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窗口”。
  打造新型数字产业中心。做大金融科技、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产业规模。加快推进5G+物联网应用,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发展跨境易货贸易,建设宁波数字贸易港,搭建跨境电商出口服务平台。
  打造研发设计中心。深化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科创平台联动发展,创新跨境研发便利化、全产业链保税研发、离岸创新孵化等功能。
  打造保税服务贸易中心。推动保税展示交易、保税期货交易、保税融资租赁等功能业态创新;创建入境检测维修示范区,建设“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无环境污染”检测维修基地;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打造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心。深入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推进“数字+供应链”“数字+金融”“数字+物流”,发展国际采购、国际转口和冷链物流等业态。
  打造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提升市场功能,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传统贸易商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转型。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