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银行之初探
2006/12/7 12:35:55 来源: 作者/编辑:
“物流银行”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物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与物流商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物流银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金融服务抑或物流服务,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一项综合服务。物流银行以商业银行与物流商两个支点,为商贸公司架起了资金融通的大桥。
一、物流银行存在之基础
1.物流商为提升竞争力涉足金融服务
现代物流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政府已将物流业列入国家的重点发展产业。而当国内的物流商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在仓储、配送、电子网络的时候,跨国物流业巨头们却开始瞄准供应链的另一个关键环节———资金流。“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这是因为对一般物流服务而言,激烈的竞争使利润率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已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而对于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来说,目前由于各家企业涉足少、发展空间大,于是包括UPS在内的几家跨国物流商在业务中增加金融服务,将其作为争取客户和提高利润的一项重要举措。
2.商业银行为拓展业务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不同于传统金融,现代金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金融创新。作为金融业支柱之一的商业银行,同样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为金融创新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收信额度过于集中的情形,这不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信贷风险集中的问题,而且由于不少大客户物流并不活跃,造成了现金流与资金流不匹配的问题,再者,由于大客户通常提供不动产抵押,商业银行在变现时通常会遇到耗时、手续繁琐等诸多问题。
鉴于此,不少商业银行在扩展信贷市场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小企业。中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占据全国企业总数的95%,其资金需求绝不亚于份量重但数量少的大型企业,尤其是一些从事商贸的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的产品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以这种产品向银行提供质押担保,也便于银行的变现。因此,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拓展信贷业务时,把目光瞄准了中小企业。
3.广大中小企业深陷“融资难”的困境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广大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了,但是,中小企业很快就遇到了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资金短缺。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充足的资金可以使企业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反过来说,资金短缺却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顺利成长。由于融资渠道单一,商业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但是,中小企业信用级别低,可抵押固定资产普遍较少,也难以得到大企业提供的担保,在经营活动中商业票据使用较少,要获得商业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在目前的状况下仍然很难。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这些中小企业的动产资源潜力巨大,他们每个企业手上都会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等,若这些资源可以作为质押物,那融资的情况就会大大不同了。
由于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他们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融资渠道,而物流商也正朝着金融服务方向而努力探索着,商业银行更是迫切地希望借助社会上的一切力量推动其金融创新,“物流银行”业务的正式开展正是顺应了这方方面面的需要。
二、物流银行存在之博弈分析
尽管物流商将提供金融服务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首选,但从中国目前物流业的现状来看,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物流商几乎不存在;另外,中国现有的法制也没有完全为物流商提供金融服务敞开大门,因此,中国的物流商如果要单纯靠自己的力量提供金融服务的话,它将为此付出较大的融资成本,其收益率较低。
假设物流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收益为3,物流商的融资成本为2,可能的损失为1。如果物流商不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收益为0;如果物流商单独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支付融资成本是必需的,考虑到其损失的可能性为50%,物流商的收益将会是3-2-1×50%=0.5。
相同的道理,对于渴望金融创新的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专长在于金融服务方面,商业银行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监督、保管中小企业为获得融资而提供质押的实物动产,商业银行要获知这些质押动产的市场销售情况、快速实现质押动产的变现也不得不付出较大的监督成本。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单独为中小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的收益率将会很低。
同样假设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收益为3,商业银行的监督成本为2,可能的损失为1。如果商业银行不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